王庶 发表于 2015-12-29 11:49:21

关于伪书辅行诀的几个重要判断依据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5-12-29 11:58 编辑

藏府辨证该是很早就有了,但五行配合还不是很紧密。从仓公诊籍看,脉法有生克,但是辨证上并没有体现。孙思邈千金的体现也不突出,很多地方与生克无关,而用的是“相感”,如“心旺则感于肝”、“脾旺则益于心”。这起码能说明点什么问题,本草经方的学术流传,并不是一如学术界认为的那样。


至于大讲虚实补泻的辅行诀,除了藏府五行之外,存在一个更大的问题,《汉志》记载的“本草石之寒温、疾病之浅深”,完全颠覆,不强调寒热,甚至表里不辨,不辨表里是经方蜕变为时方的标志之一。陶弘景曾说,经方家“犹是本草家意”“悉依本草”,结果在辅行诀被改成“咸尊奉此汤液经法”,四神也被改成六神。四神方是存在的,但在伤寒金匮里面不全,并且各家的说法并不一致,如外台深师朱雀汤,实际是十枣汤。


伤寒金匮以藏府命名的方子,如泻心、肾气丸、温脾汤等,说明曾经用五藏命名,但也不完全。这说明辅行诀讲的那套藏府虚实补泻为核心的辨证,而仅仅是抓住虚实补泻配合藏府分类,对西汉晚期经方集成时期总结表里寒热的重要内容,无丝毫体现,并不反映真正的源流。


另外是关于《汤液经法》或“汤液经”,汤液经本身是后人伪托,是唐代孙思邈以后伪《甲乙经序》最先提出。在《千金》卷七风毒脚气方篇中,题目为分别为:论风毒状第一、汤液第二、诸散第三、酒醴第四、诸膏第五。汤液在这里并不成为总则,可见即便经过宋改,也不认为这种并列有何不妥,而《素问汤液醪醴论》等篇所提及的汤液多处,也不存在特殊的总括意义,而与各种内外治法并列同级,与千金的意义一致。


辅行诀可能侧面反映了一些历史的痕迹,古人曾经用藏府命名疾病,但是与生克系统无关。一旦架上五行生克便会陷入自相矛盾。即便没有生克,问题依然很大,比如,五藏补泻,这里的补泻在藏府之间发生的关系,如果某藏府病可以用补泻其他藏府来实现,则问题会变得无比复杂混乱,根本无法理清。而是事实上,孙思邈千金、宋本金匮等的确试图用藏府之间的关系来实现治疗,并且各执一词说法差异巨大,说明金匮第一篇肝虚补脾论出现时间极为可疑,并且这类理论上的努力是最终失败的,并不会因为辅行诀的出现改变什么。


辅行诀除了遣词用字存在大量伪造痕迹,更为核心的东西是思想观念,是无法作假的。药物之间五行属性等等,辅行诀的观念,既不能早于唐代孙思邈,甚至早于宋代都不可能。当然,伪书有伪书的价值,并不是内容一概皆伪,“经云”的内容也与素问不同而且相对较为正确,正说明该书存在蓝本,且伪书传方也是可以的,但讲的理论不是那么回事,不符合历史流传,破坏了中医学术史的真实。

薛蓉 发表于 2015-12-29 16:34:40

{:1_394:}{:1_394:}{:1_394:}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6 18:58:20

了解一下。

转身已是天涯 发表于 2017-7-17 21:07:34

了解一下。

转身已是天涯 发表于 2017-7-17 21:07:52

再学习一下。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2 16:09:26

学习{:1_483:}

顺赞齐 发表于 2020-9-3 20:48:18

就看看,不说话。











static/image/common/sigline.gif
【阿里云1000+特价域名一口价秒过户】
https://mi.aliyun.com/shop/43611

洪松博 发表于 2020-9-20 17:30:34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伪书辅行诀的几个重要判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