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6-4-24 13:59:30

重构:厚爱还是遗弃--对黄龙祥老师新书的读前感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6-4-24 14:00 编辑

别人爱写读后感,俺偏偏喜欢先来点读前感。

黄龙祥先生又出新书了:《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看过黄先生《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一书,对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文献资源的广泛,还是很佩服的。但后来黄老师把经脉比作什么“调光灯”,就有点令人不知所谓了,这是搞医学,还是搞文学。

黄老师还有一点挺令人佩服的,多简单的事情,都能整这么厚几本书。在后记中,黄老师写道:

   现在,我不想辜负上帝的厚爱,把我的发现告诉你:我用10年的坚持凿开了经脉之石(实)的“皮壳”;理清了古典中国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粗描了中国新针灸学大厦的蓝图。而将设计蓝图变成完美的实在——一个充满浪漫和智慧的实在,还需假以时日,寄望来者,我更期待这个来者中有你——这本小书的读者。

新书还没看过,不过既然“上帝的厚爱”都来了,这话留着给别人说,该有多好?象黄老师这样学术功底、文献资源广泛占有的专家学者,都专门用了10年,才得到厚爱。可见千百年来,中国人都在干啥莫名其妙的事情,统统被上帝遗弃,自不待言。

不过话说回来,学了几十年,大多数人都还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还需要“验证经脉存在”追究经脉“到底是什么”倒也是现实。

经脉在等价系统的表达中,有一种说法,是自编组织效应。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不少。还需要什么样的经脉还原与重构?这是厚爱还是遗弃,还真不好说。

脱离了古典定义的结构和功能、生理与病理,偏于各种结构研究,最后被忽悠成什么神秘内部结构,或者更玄的不可知,弯弯绕还在继续。

仅从书名来看(这是俺的坏习惯,犹如《经落是水通道》一书出版,仅看书名便知其偏见)。经脉还原,还原到哪个时代,哪个程度,哪个标准,哪个结构或功能?通常还原这个词是还原论用于结构分形的还原。

那么,还原到十一脉?还是十二经脉?还是再加奇经八脉?古人有多少种划分,哪种才是真正的原?

十二脉+十五络=二十七气;
到了唐代,有二十八脉的五十营,以应二十八宿;实际按这个算总12X2=任督带+跷维脉X2X2=35脉;
然后还有什么十四经发挥,有穴位的十二经加任督脉,十四经实际上可算为26脉;

还原成什么?现有的经脉理论,有啥新鲜的,还不都是这些大杂烩。对等价原理的认识,绝对是个问题。

古人对于生理病理的认知分形,除了藏府之外便是经脉,这是内外的问题。将人体生命的功能,归于经脉的流通支持,无非是基于对循环认知的结果,认为血气便是一切功能的基础。但是更为进一步的发现,体液循环,还有个重要内容,那就是激素,不要说古人不知道激素,天癸至、天癸竭,那就是激素。

用经脉理论,如何解决内分泌激素的问题,如何取代激素疗法?用血者神气也,照样不能替代神经,你还能还原出神经系统不成?无论如何去还原还是重构,顶多是个等价系统。古人没有神经的概念,只好说是神气之游行出入。于是气血两分的功能所对应的结构,就已经包含了一切,包括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有了现代解剖生理病理系统的参照,还需要什么重构。

如果还原和重构,最终的目的,另起炉灶的搞一个等价系统,再来继续强调中西医如何不同,完全认识不到其等价意义,那就不是厚爱还是遗弃的问题,而是居心何在了。

经脉理论的等价性质,不在于其完全分类如何完善,实际上不完善有很多缺陷。比如,把某一类病完全归于某条固定的经脉,就成了十足的想当然。一边强调整体观的协同,一边在搞还原论。

现代针灸学,还有啥大纲可言。早就被解剖学派冲击得七零八落,各种针具的发明,尤其针刀,还能叫针灸学?话说古针具里面也有针刀,把外科术,都忽悠的那么神秘,破取大脓,需要什么经脉理论?无视工具进步带来的理论革命,最终是会被科技嘲笑的,砭石可以被微针取代,微针就不可以被更先进的工具取代?重构理论的基础在哪里,是理论还是工具方法?

老黄要搞重构,读者还需小心。


许家栋 发表于 2016-4-24 14:07:57

敬畏古人,继承重于创新。

王庶 发表于 2016-4-24 14:42:18

许家栋 发表于 2016-4-24 14:07
敬畏古人,继承重于创新。

是的{:1_483:}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6 18:19:08

了解一下。

转身已是天涯 发表于 2017-7-17 21:13:44

学习一下。

转身已是天涯 发表于 2017-7-17 21:14:00

{:1_483:}{:1_483:}{:1_483:}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2 16:01:01

学习{:1_4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构:厚爱还是遗弃--对黄龙祥老师新书的读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