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6-10-21 12:28:37

从【灵枢骨度】篇看缺盆天枢位置的演变 【原创】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6-10-21 12:46 编辑

从【灵枢骨度】篇看缺盆天枢位置的演变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意味着初始标准的问题,每个人高矮胖瘦不同,操作时如何度量取穴,倒是个大问题。而本篇言“众人之度”,也就是规定一个比较标准的普通人体,为身高七尺五寸,而在前文讲解剖时却说的是“若夫八尺之士”,可见作者不同,否则何以会标准变来变去。并且某些部位,每个人自身比例未必相同,因此存在着为了方便的进行的规定,如前后发际规定为尺二寸,没有道理好讲。 需要提出的是,“君子终折”,注解也是五花八门,一般都是当做骨度对象去处理和解释的,个人认为不通。参考《甲乙经》作“君子参折”,注云:一作叁,又作终。甲乙经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参考这个度量规定去折中处理,无论长短也得是1尺。 终:【易·繫辭】《易》之爲書也,原始要終。又【前漢·刑法志】地方一里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成方十里,成十爲終。君子参折,可以理解为学习这个骨度法的学者,参考前面这个度量规定而进行折中。而参字改为终的意义,是“成十为终”也就是取整的意思,可见于【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也就是说,余数置润,实际就是归整的意义。多一点也好,少一点也好,都当成原规定的度量,这是模仿天文历法的手段,客观对象不是那么标准怎么办的问题。而注家解释为三停,或者其他,越走越远。 所以身高 75寸为例,规定从前额发际至项(后发际) 12寸。头顶到下颌10寸。(默认下颌平“结喉”)。这个规定不论胖瘦,都依此进行度量、穴位定位、操作等。 接下去: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hé)(骨亏yú),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骨曷)(骨亏)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两根锁骨之间有个凹陷,与双肩及脖子(【廣韻】頸在前,項在後。),看起来像是缺了口子的一个盆子的边沿,这里本来叫做缺盆穴,后来变成了天突穴。盆子缺了个口才叫缺盆。 缺盆以下到(骨曷)(骨亏),又叫“骼箭”,又名鸠尾,即今剑突骨,说明缺盆在正中位置,而不是一边一个。接下去天枢,也该在中间,亦即肚脐,也变成了一边一个。 何以见得? 4+9+8+6.5+18+3.5+13+3=65加上结喉以上1尺,为65+10=75寸,符合所列身高七尺五寸。 膝腘以下至跗属,长一尺六寸。跗属以下至地,长三寸。外侧膝关节以下长度比内侧多出三寸。 以上可见,对于身高的分解,从喉结到缺盆、(骨曷)(骨亏)以下至天枢,应为正中直线。则缺盆、天枢均在正中线上。 2013年初稿20150105二稿 经典经方论坛首发20161021三稿

承佚谦 发表于 2017-3-6 12:14:40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8 09:34:54

了解一下。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3 09:37:21

学习{:1_483:}

洪松博 发表于 2020-9-18 21:04:28

展护卫 发表于 2022-9-8 11:58:17

学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灵枢骨度】篇看缺盆天枢位置的演变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