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6-11-14 21:00:56

三焦概念演变

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也就是说,三焦是三部分构成,三分的依据,一方面是天地人三才的观念,所以类比而有三焦“三元之气”,但其最初的定义是来自消化系统,即水谷道路的解剖直观,以之为基础逐步推演变化,其过程约略如下。 【白虎通】    “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难经】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鬲,在胃上口,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道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三焦亦是一府,然不属於五藏。”【千金】论曰:夫三焦者,一名三关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乱,下焦名走哺。合而为一,有名无形,主五藏六府往还神道,周身贯体,可闻而不可见,和利精气,决通水道,息气肠胃之间,不可不知也。三焦名中清之府,别号玉海、水道,出属膀胱合者,虽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号为孤府,而营出中焦,卫出上焦。营者络脉之气道也,卫者经脉之气道也。其三焦形相厚薄大小,并同膀胱之形云。 【脉经】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腑,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又名玉海、水道。上则曰三管,中则名霍乱,下则曰走哺。名虽三而归一,有其名而无形者也,亦号曰孤独之府。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络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灵枢本输】    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府也。【病源】焦熟水谷,分别清浊。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络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亦又属膀胱之宗始。 三焦名称众多,除了叫三焦,还叫做“包络府”、“中清之府”、“玉海”、“水道”、“三关”、“中渎之府”、“孤独之府”“孤府”,难经云“不属于五藏”,脉经、病源、千金等皆云“孤府”,灵枢早期篇章亦称孤府。故直到隋唐,三焦仍然为孤府,无表里关系,其本身在东汉初的名称,便叫做“包络府”,意味着其本身的结构是膜与血络。(参见【从络脉到心包】) 而三焦的功能,首先是消化水谷的道路,焦熟水谷,以气血生化和运行,如此三焦便至少包括了现代生理学概念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泌尿系统、造血系统等等。 从难经与千金可见,三焦早期根据“三关”而划分,其划分结构,即难经云“胃之上口”(即上管,后来变为上脘),“中焦在胃中脘”古称“中管”,下焦“当膀胱上口”,或为古之“下管”。此为三关,与三管(三脘)并不完全重叠。 【灵枢本藏】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胃结者,上管约不利也。【灵枢上膈】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可见所谓三脘均在消化道之食管胃肠。 上焦之所以叫做“三管”,一则乃是因为上焦有三个管子,所以【存真图】云:喉中有窍三:一食、一水、一气,互令人吹之,各不相戾。所以解剖实验若干还是有“三管”。二则另有一解: 又五臟腧亦曰管。【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註】管,腧也。所以上焦三管,可能包括上焦的三个穴位。不过上焦三管之说,尚未见应用实例,故后世罕有提及。 三焦从孤府,到后来属合膀胱、合右肾、将两藏,是功能结构联系的逐步推演,最终演化为与心包络为藏府经脉相表里,是三焦理论逐步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清晰的揭示了十二经脉理论的完成是在唐代以后,【灵枢经脉】一篇晚出是历史事实。 与此同时,三焦作为府的概念是水道,气化出焉;作为三部则变为三部藏象的总分,已经远远不止于一条三焦经脉、六府之一的三焦之府,而是“三元之气”“五藏六府往还之神道”,再也不是三关、孤府、合膀胱、右肾的水道,也不再是某一条经脉,而是“上者,络脉之系也;中者,经络之系也;下者,水道之系也”,所以成了十二经之原,十二经络之根本,并且还是五藏六府的等价系统----而这在伤寒金匮中便已完成,却不知何以南北朝隋唐的医书如脉经病源千金等,依然众说纷纭,其间传承关系,实在是个悬案,姑存之以待来者。

许家栋 发表于 2016-11-14 21:52:29

唯有朴素,始见真谛!

许家栋 发表于 2016-11-14 22:48:45

王气虽收金陵在,
庶民天子共尘埃。
才观广寒映潭水,
妙有真空月千载。

王庶 发表于 2016-11-14 23:12:15

静坐一灯伤寒在,
听松岱宗扫尘埃。
风荡上池澄澜水,
语法仲景韵千载。

李勇超 发表于 2016-11-15 14:54:27

{:1_483:}{:1_483:}{:1_483:}{:1_483:}{:1_483:}{:1_483:}

大脸哥 发表于 2016-11-16 10:42:27

666 666 666 666 666 666

李松原 发表于 2016-11-16 13:46:53

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

王广芳 发表于 2016-11-16 18:50:17

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http://www.jdjf999.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18 22:34:38

了解一下。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8 11:35:25

再学习一次。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三焦概念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