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4-11-30 22:59:48

仓公的火齐汤

火齐汤,是淳于意(仓公)惯用药方,后世失传,不知所以,齐,剂也。有认为是古代清火的汤药名,即黄连解毒汤,治三焦实火:

黄连(一钱)黄柏(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栀子(炒三钱)水煎。○本方加麻黄(五分去根节)淡豆豉(二钱)石膏(三钱)名三黄石膏汤。治伤寒温毒。○《医方简义》清王清源公元1644-1


仓公治病,恒用火齐汤,而其方不传。刘宗浓云即古方黄连解毒汤是。未知何据?按仓公用治齐郎中令之涌疝中热,不得前溲;齐王太后之风瘅热客脬,难于大小便,溺赤。则亦清寒彻热之剂也夫!《医学读书记》清尤怡公元1729年

石膏1两,玄参3两,人参3两,知母1钱,黄连3钱,茯神1两,白芥子3钱。此方出于《石室秘录》,假托古人,实乃傅山所传。

火齐汤由西汉文帝时代齐国御医淳于意所发明,曾用治疗齐郎中令循病涌疝不得前后溲,齐王太后病风瘅客月孚难于大小溲溺赤,齐北宫司空命妇欲溺不得。三者均属肾热病,故投方获愈,但遗憾的是不知方中药味;俞慎初先生所著《中国医学简史》引周湛然《辨证指归》释,火齐汤即三黄汤,临床用于治疗因肾热而二便秘涩者确有较好疗效。本书又认为火齐汤(三黄汤)现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中,其组成为大黄、黄芩、栀子、甘草、芒硝,主治:骨极,及骨热病,则膀胱不通,大小便闭塞,颜焦枯黑,耳鸣虚热。诸药相合,能共同起到泻火邪而不伤正的作用。

尚学瑞在西汉医家淳于意《诊籍》考略中认为该诊籍25案,用“火齐(剂)汤”者有5案,可见其功效卓著,寻其规律,所治证全是热证,尤其用于兼有不得大小便、溺赤之证,原案未载具体药物,推测应当为治疗火病之剂,用寒性清热解毒、泻热通便之类药物。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中泻心汤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另据明代施沛《祖剂》中记载,本方为伊尹三黄汤。清代医家张璐认为:“伊尹三黄汤,仓公名火齐汤,《金匮》名泻心汤。”许占民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西汉淳于意所用“火齐汤”即为泻心汤,刘渡舟也持这一观点。如果上述观点成立,那么泻心汤的出处要上溯到殷商时代,至晚也要到西汉。〕明代医家刘纯在《玉机微义》中的方剂“黄连解毒汤”条下注云:“此太仓公火剂汤也。”---泻心汤出处、泻心汤出处、方名的理解作者:张薛光


《黄帝内经》提出了十三首方剂,通称“内经十三方”,为现世所公认,但极可能漏掉了一首“必齐”方:
《素问•汤液醪醴论》云:“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
《素问•玉版论要篇》曰:“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这段里面,必齐主治,解释为必须毒药主治,甚为不顺,反而“必齐”为一方剂的理解更合理。必齐对汤液、醪酒、镵石、针艾,“必”极可能为“火”之误,篆文二字形近。
《移精变气论篇》云:“中古之治病,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此火齐即草苏之类。”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上两条可见,必齐,当为火齐。2008年5月8日 - 来自[经典研习]

《名医类案》记载,“千夫长近二十,忽瞑眩,热且咳。医曰:疹也。以火齐汤发之而疮出,愈。”这又与泻心汤、黄连解毒汤等方剂的清热解毒之法不符。这里的火齐汤“发之而疮出”,极可能是“火郁发之”。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张景岳:“凡火郁之病,为阳为热之属也,其脏应心、小肠、三焦。其主在脉络,其伤在阴分。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

仓公传病例中有例:
                                     涌疝
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中而刺之。臣意诊之,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循曰∶“不得前后溲三日矣。”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疾愈。
    意之言曰∶“右口脉大而数,数者中下热而涌。”既知其热,投以火齐汤,以热攻热虽得法,若热加增,由中下而上涌将奈如?其得溲也,亦幸矣哉!(华佗注)
                              热气病
齐中御府长信,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则揽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堕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暑汗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汤火齐逐热,一饮汗尽,再饮热去,三饮病已。
   至此水气入腠理,针天柱骨可愈。意不用针而用汤,幸汗出,否则必成紫云疯。若谓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殆漠视耳。若根据脉法∶"热病阴阳交者死。"则信万不致此,因信汗,肌能排泄水气,伏寒不致内陷也。------- 华佗注

                            风瘅客脬
此难于大小便,溺赤。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故。
    意之言曰∶“脉大而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热而溺赤。”又切其太阴之口∶“湿热,风气也。”予尝以白蝴蝶花根煎汤饮见效。考意火齐汤,用附子、肉桂、大戟、大黄、汉防己、车前子、防风,此岂可常用,意何恃为绝技也哉?(吴普注)

                           气疝

齐北宫司空命妇,疝气客膀胱,虽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谓腹之所以肿者,厥阴之络结小腹也。厥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厥阴之脉。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
    按∶意治病,纯用火齐汤,所谓得意佳作也。不知此病之愈,得力在灸,以厥阴病,灸厥阴脉,一灸而络舒。吾之攻灸,有鉴于斯。(樊阿注)
                        积瘕
瘕与症异,症坚而瘕软,症以血为之,瘕以气为之也。齐中尉潘满如病,少腹痛,臣意切其脉,深小弱,其卒然浮合也,是脾气也。右脉口气至紧小,见瘕气也,后溲血死。
    按∶此若经吾师治,必不令其瘕之自溃溲血而死。意盖仅能诊脉决死生,而决不能治病也。脾去而人不致死,瘕破而肉不致痛,此理彼犹未知耳。(樊阿注)

可见,火齐汤绝不可能是清热解毒之剂,否则见寒气则遗溺之病,落水寒气入腠理之病,会很惨。而吴普所考附子、肉桂、大戟、大黄、汉防己、车前子、防风,更为可信。据彭静山先生点校《华佗神医秘传》,其中华佗注仓公传,取淳于意治病二十六种,华佗注四条,吴普注一条,其余均为樊阿注。每条择出数语,已将主要病因、症状、治法,简而赅地摘录,不是普通手笔所能做到。注中有批评辨证施治之错误,赞扬诊断立法之准确,可以启人神智,开阔胸襟。文字简练古奥,是六朝人所为,其他医书未见记载。虽没有资料证明是华佗师徒原著,也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姚婵 发表于 2015-4-25 23:05:08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高辉 发表于 2015-5-23 14:17:25

感恩老师分享~火齐汤

华哥 发表于 2016-5-30 22:19:23

这下明白火齐汤是什么了

经方理法 发表于 2016-5-31 12:05:03

学者风范{:1_406:}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6 18:11:55

了解一下。

转身已是天涯 发表于 2017-7-17 21:17:44

学习了一下

转身已是天涯 发表于 2017-7-17 21:18:03

{:1_483:}{:1_483:}{:1_483:}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2 10:58:36

谢谢老师分享{:1_483:}

中医小贤 发表于 2020-10-13 09:25:21

训诂考究,谢谢分享辛苦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仓公的火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