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7-2-18 23:56:13

栽倒在四象阴阳的注家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7-2-19 11:59 编辑

栽倒在四象阴阳的注家    阴阳理论乃“万物之纲纪”,自然有其高明之处,但是毫无意外的是略容易把人搞晕,前不久略统计了下素问灵枢中的讹误,其中出错频率最高的字,就是阴阳,而阴阳两个字的繁体,并不存在音近形近而讹的问题,那是什么问题呢?    尤其是讲到“四象”层次,习惯上是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开始有情况,比如,偏要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貌似跟前一句名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完全不同的表述,但是结果却没啥不同,因为这两句完全是同义互文,都是指向四象的四分阴阳,而毛病就在这里出现了,其一便是你可以随便的对调任何一个阴或阳,不影响整句8个字互文产生的意义。除此以外,就算是分类明确、清楚的对象,都让某些人或者说大多数人分不清,因为犯这错误的,就是从古到今著名的各位注家大家,而他们对于这部经典所投入倾注的心血,远超任何一位普通学医的经典崇拜者,似乎弱弱的展示了某个理论是否真存在什么先天的缺陷,还是大家都很弱智?请看【灵枢寿夭刚柔第六】: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五藏六府,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藏为阴,六府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    以下是注: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丹波元简曰:《甲乙》作“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龙老集注版接下来说据下文《甲乙》非是。(不知道怎么会得出据下文甲乙就错了的判断,我们得接着往下看)    著名的马莳先生曰:“此详言病有阴阳,而刺之者必分阴阳也。”没错,怎么分的呢?    经文说“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藏为阴,六府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清楚明白无误的,首先分内外,其次,内:藏府阴阳;外:筋骨皮肤的阴阳。接下去:    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    先表扬下,马老师对于“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的注解无误:五藏有病,刺其荥俞,如刺肺经的鱼际为荥,太渊为俞之类。接下去一句:      “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张介宾老师含糊其辞的说法是“病在阳分也当刺其合”这样的注解,也就差强人意等于没有注解,不适合再看下去。而马老师的注解是:“即六府有病而在于皮肤,当刺阳经之合”。    而对于“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马老师的注解是“六府有病而在于筋骨,当刺阴之经”。      “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马老师说“五藏有病而在于皮肤,当刺阳经之络”。    马老师很显然的把阴阳默认为只能是藏府,不能是内外,然后再有藏府之下的四分阴阳,也就是说,病在阳之阳,必须是六府有病然后才是皮肤病;病在阴之阳,也必须是病在藏阴然后同时病在阳(藏病然后皮肤病)。同时虽然出现了刺法分了四种,但是阴阳却只能有两种,不是藏就是府。在马老师那里,四分和二分根本没啥区别,二分是藏府,四分还是藏府,服了。    丹波元简曰“络脉,甲乙作阳之络,义尤明矣。马以阴阳为五藏六府皮肤筋骨之义,觉不允当。”直觉就是错的,才是高人。马老师真的不适合再继续阐述阴阳理论。    所以说,病在内之阴,即病在藏,刺阴经之荥俞。那么与之相对的,就该是“病在阴之阳”而不该是“病在阳之阳”,而把病在阴之阴,与病在阳之阳对称,就引起了四象层面的混乱,也就是把藏府的对称,弄成藏与皮肤的对称,我就不知道马老师到底想干啥了。而不幸的是,马老师的确就是那么干的。    病在阴之阴者,也就是病在内,藏府之藏,刺阴之荥俞,即刺藏(阴)经五腧穴。接着完全分类的叙述,就应该是:病在阴之阳者,即病内在府,刺阳之合,也就是府(阳)经的下合穴。原文为“病在阳之阳者,刺阳之合”显然是错文。内讲完,接下该讲外,“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也就是病在筋骨,就需要刺筋骨所在的经,而这个阴,显然不能以阴阳经区分,因为筋骨皮肉并不是分阴阳经的标准,只能是浅深的区分。所以,“病在阴之阳者,刺络脉。”也是错文,应为:病在阳之阳者,刺络脉。意思是皮肤病,当然浅刺放血、刺络放血。    所以原文错了两个字,又是阴阳引起的血案:    故曰:病在阴之阴者,刺阴之荥俞,病在阴(阳)之阳者,刺阳之合;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病在阳(阴)之阳者,刺络脉(甲乙络脉二字作“阳之络”,显然这个阳字,不能代表阳经)。       藏府的阴阳对称,对应了阴经和阳经,而筋骨皮肤的阴阳对称,却不能成为阴经阳经的划分标准。因此,灵枢将甲乙的“刺阳之络”变为“刺络脉”,显然可以理解为这里的阳字容易误会为“阳经”,而实际其阴阳指代的是筋骨皮肤的浅深问题,而不是划分阴阳经的标准。马老师对此毫无所见。    内外各有阴阳,所以内为藏阴府阳,故而分别是藏病刺“阴经荥腧”,府病刺“阳之合”,阳经的下合穴;外为皮肤筋骨,皮肤病刺外“阳”之络脉,筋骨病刺外“阴”之经脉。无论如何,都会出现毛病,即是阴之荥俞与阴之经,一个代表五藏阴经,一个代表筋骨之阴而并不一定是阴经的经脉;同时,阳之合,六府下合穴必须是阳经,而“阳之络”却指的是“外”为皮肤部位的络脉,所有的络脉都是皮部,而不是专指阳经。四象阴阳的缺陷宛然:定义不清。    当然,这比起马老师病在阴之阴是藏病,病在阴之阳还是首先藏病,但又是在皮肤;要好理解得多。    幸好,郭霭春老师的注解完美无误,但却没有纠正这里的阴阳互讹。    栽倒在四象阴阳上,并不仅仅是这一处,素问里面涉及到四象阴阳的错误不止一处,显然难以归咎于注家的问题,因为他们都非常忠实于原文,没有文本依据,断然不轻易改动一字,比如这段明显的错文,甚至都不愿意指出原文有错。    阴阳的高频出错,其导致原因只能是:先天缺陷。

陈雷 发表于 2017-3-18 18:28:14

学习了~~~~~~~~~~~~~~~~~~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8 09:33:58

了解一下。

云在青天 发表于 2018-1-27 16:27:55

阴阳理论还是有很多漏洞

极度深寒 发表于 2018-1-27 17:08:37

我又糊涂了{:1_430:}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2 17:11:05

学习{:1_4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栽倒在四象阴阳的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