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7-10-7 14:31:28

关于刺法左右的问题

关于刺法左右的问题
1、【官针篇】“刺有九变”提到巨刺为“八曰巨刺”,不能对应“九针”的“八曰长针”。也对不上大针。如“六曰大泻刺”显然不对应圆利针。
2、巨针取之
【灵枢热病】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太素】同。
【千金】偏枯者,半身不遂,肌肉偏不用而痛,言不变智不乱,病在分腠之间。温卧取汗,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甲乙经】云:温卧取汗,则巨取之。
“巨针取之”四字,【千金】中作“温卧取汗”,而在【甲乙经】中作“温卧取汗,则巨取之。”
甲:病在分腠之间,为表浅之病,因此发汗(温卧取汗)、益其不足,损其有余,或补或泻,大针“泻机关之水”纯为泻法,显然是不行的。
乙:【千金】不言“巨针取之”,【灵枢】、【太素】不言“温卧取汗”,显然是文本的改易。而【甲乙】云“巨取之”为刺法,则巨针取之,非针具之名,乃是指刺法之巨刺,即经刺,而不是特指针具。
丙:【千金】中引岐伯曰“宜速与续命汤,依腧穴灸之。”各类型中风偏枯下皆云“急灸X俞百壮,服续命汤”;又云“夫目瞤动、口唇动偏喎,皆风入脉,故须急服小续命汤。将八风散、摩神明白膏、丹参膏,依经针灸之。”依经针灸,实际除了依腧穴灸法,强调的是“经刺”亦即“巨刺刺其经”,而不是左右错位取对侧。
丁:【千金】又云:“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肤,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为痹也。其风最多者,不仁则肿,为行痹,走无常处;其寒多者,则为痛痹;其湿多者,则为着痹;冷汗濡,但随血脉上下不能左右去者,则为周痹也;在肌中更发更止,左以应左,右以应右者,为偏痹也。”反映了唐代对于左右问题的认知。左右对应的规律,除了“维筋相交”,并不适应于所有“经脉病”,也即是说“经刺”不一定非得使用巨刺的“左取右、右取左”,尤其是偏枯偏痹。
戊:由于经脉的“左之右、右之左”、“伤左角、右足不用”的对应关系存在,其脉诊起到的是确定病位的作用,故右足不用乃头部“左角”所伤,其刺法可取左侧头部经脉,也是现代常用针法,未必用长针或大针。

孙悟空 发表于 2017-10-7 19:26:55

脉诊左对左,右对右,针刺并不是所有经络都适用“左至右,右之左”之手法http://www.jdjf999.com/?fromuid=3027

张仲景 发表于 2017-10-9 21:28:55

困惑中 发表于 2017-11-21 16:39:35

{:1_483:}{:1_483:}{:1_483:}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2 13:42:55

学习了{:1_4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刺法左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