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 发表于 2014-11-25 12:45:02

关于难经

《难经》全书共有八十一章,以问答解疑的形式,讨论了关于脉法、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方面的81个带有疑义的问题,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法。 第一难中论述了脉诊“独取寸口”的方法。《伤寒》仍然用的三部脉法,虽然寸口脉使用也较多,但趺阳脉也不少,甚至还有少阴脉、少阳脉。 而难经直接提出独取寸口,这显然是个发展。因此,《难经》与《伤寒》,从脉法来看,《难经》更激进,而可能晚出,或同时。因为二书都被后人改过,较难判断。 难经没有提出关部,而伤寒似乎有了关部脉,也不知是否晋人所加。《难经·一难》的“十二经皆有动脉”、《难经·八难》的“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难经·二十七难》的“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难经·六十六难》的“脐下肾间动气者……十二经之根本也”等,说明《难经》已用十二经的概念。 十二经的概念,萌芽于东汉十二支用于历法干支纪年的行政,晚于涪翁《针经》小针九篇,或完成于魏晋。 二十五难曰:有十二经,五脏六腑十一耳,其一经者,何等经也?然:一经者,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故言经有十二也。 现存灵枢,手少阴心主起初是一脉不是二脉,并且心主与三焦不相表里,三焦是孤府。难经据此文,当晚于《灵枢本输》,而早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六十六难曰:经言,肺之原,出于太渊;心之原,出于太陵;肝之原,出于太冲,脾之原,出于大白;肾之原,出于太溪;少阴之原,出于兑骨;胆之原,出于丘墟;胃之原,出于冲阳;三焦之原,出于阳池;膀胱之原,出于京骨;大肠之原,出于合谷;小肠之原,出于腕骨。十二经皆以俞为原者,何也? 心之原,出于太陵、少阴之原,出于兑骨,可见十二经已经形成,并有了少阴经穴至少一个,晚于灵枢之中的《邪客》说“心独无腧”。而在难经中,并无心包、包络字样。并且与二十五难比较,心主、心,皆指手厥阴,手少阴,反而没与藏联系。 难经中没有心包或包络,而仅言心主与三焦为表里。难经中的膻中,仅仅是一个穴位。显而易见,难经作者并未见过《素问灵兰秘典论》与《灵枢经脉》。也就是说,难经,并不依据现行《素问》《灵枢》而作。 而奇怪的是,据说成书于公元79年的《白虎通义》居然有包络一词:六府者,何谓也?谓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也。府者,谓五藏宫府也。故《礼运》记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胃者,脾之府也,脾主禀气;胃者,谷之委也,故脾禀气也。膀胱者,肾之府也。肾者,主泻,膀胱常能有热,故先决难也。三焦者,包络府也。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故上焦若窍,中焦若编,下焦若渎。胆者,肝之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也,是以肝胆二者必有勇也。肝胆异趣,何以知相为府也?肝者,木之精也,木之为言牧也,人怒无不色青目腋张者,是其效也。小肠、大肠,心肺之府也,主礼义,礼义者有分理,肠之大小相承受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目为心视,口为心谈,耳为心听,鼻为心嗅,是其支体主也。 这一段是很可疑的。 说五藏宫府,府是藏之府,然后列举,这不太符合藏府的定义。如果说五藏之府,完全可以不提三焦,提了就多一个藏,成了六藏府。再者,行文皆言某某之府也,独包络府无之字。另外,包络,实际是经络名称而不是称府。因此,这一段很可能不是《白虎通议奏》的原文,而白虎通版本众多,作者歧出,书名各异,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好几本各说各的,最后混为一谈。 如过这个时候就有六藏府,那么这个公文是众多博士所认定,《难经》的作者不会不知道。而包络、心包这个词,一定不早于《灵兰秘典论》,因为灵兰秘典轮显然不知心包,而仅有膻中。 《难经》里面,有些内容现存内经里面没有,而现存内经有很多内容难经里面也没有。《汉书》没有记载《难经》。因此《汉书》的成书时间,可以暂时认为是难经的上限,公元80年。 所以,现存白虎通也是被改过的。 所以,十二经脉的提出顺序是:邪客、难经、灵兰秘典论、经脉。所以难经的下限, 从吕广注难经 239年,提前到220年,灵兰秘典论州都之官出现之前。 十二支在东汉流行,这大大刺激了经脉理论。于是,从手少阴心主脉,分化为手少阴和心主二脉。而这一节在难经有着解释:“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 ”,别脉,就是一分为二,可惜大家也不认帐,视而不见。 医经与经方体系的传承: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历时20年,也就是至迟,《七略》成书是公元前6年。 《黄帝内经》在内的医家七经以及经方十一家 公元前6年为下限已完成。后俱毁于战火,即公元23年或之后不久,天禄阁烧毁。《针经》、《诊脉法》 23-33年涪翁、李柱国著 程高、郭玉(105年之前) 续传《经方颂说》 105年之前,失传,李柱国著。《难经 》79-220年《伤寒论》200年《甲乙经》 450年《素问》 490年《灵枢》 668-762甲乙-九卷-针经-灵枢--九墟难经可能在伤寒之前但也前不了多少。 据周海平、申洪砚先生考据,现存《素问》为全元起所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存在素问而没有灵枢。 《汉书·楼护传》:“楼护,字居卿,齐人,父世医也,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重之。” 楼护后来并不业医,而是混入官场,也在王莽手下干过,这说明本草在西汉就有了。也说明,民间也存在着部分医经、经方的传承,但肯定不如皇家藏书完整。 而难经正是主要根据东汉涪翁《针经》 、《诊脉法》,以及《经方颂说》等其他民间医经,问答而得。而现存素问灵枢,完成时间反倒很晚,与难经有着不同的祖本,并且增加了很多内容,以及晋代与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理论。包括时间的细化,十二时辰与百刻的结合,是南北朝以后才有的。

广西可乐 发表于 2016-5-23 22:02:41

古方 发表于 2016-10-21 11:39:04

努力学习经典,才能有所提高

郭官府 发表于 2017-4-28 10:08:46

了解一下。

日月山川 发表于 2020-8-13 08:58:56

学习{:1_4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