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4438|回复: 6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叔和的生卒年代及相关伪造医学史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823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00:3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西高平夏商时代为冀南之域,春秋时属晋,始称泫氏。战国时改为长平,先属韩,后属赵,秦赵长平之战后为秦所据,置高都县,属上党郡。西汉、东汉、三国、魏、两晋为泫氏县,属上党郡。北魏初改元氏县,属建兴郡,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置建州,设长平郡,领泫氏、高平2县,高平之名始于此。
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改高平县为平高县,北齐末又改平高县为高平县,并将泫氏县并入高平县,此后只称高平不再称泫氏。
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于长平置盖州(今高平米山镇),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之后,高平归属屡变,县名无改。
上引百度百科高平条目。以上可见,高平从北魏之时才有县名,并且与泫氏县紧邻而非同一县。并且两汉到两晋,泫氏县属上党郡,而有高平县时,属长平郡。因此,称某人为高平人的习惯,更应为北周设高平郡之后,从此高平赫赫有名。就算有高平县便称高平人,那也是从北魏开始。
太平御览》方术部引高湛《养生论》曰:“王叔和,高平人也,博好经方,洞识摄生之道。尝谓人曰: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当时或无患,积久为人作疾,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餐令人彭亨短气,或至暴疾。夏至秋分,少食肥腻饼腥之属,此物与酒食瓜果相妨,当时不必即病,八秋节变,阳消阴息,寒气总至,多至暴卒,良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
《千金方》二十六《食治篇》录河东卫汛记云:“高平王熙称: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又食瞰鲑肴,务令简少,鱼肉果实,取益人者而食之。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或致暴疾,仍为霍乱。又夏至以后,讫至秋分,格须慎肥腻饼膳酥油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理极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
《脉经》条下丹波元胤有小注:“按丹州公《医心方》引《养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曰’语”。
《隋书经籍志》:《养生要集》十卷(张湛撰)
《御览》七百二十二引《张仲景方》序曰:“卫汛好医术,少师仲景,有才识,撰《四逆三部灸经》及《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三卷,皆行于世。”
《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二·方术部三·医二》载:高湛《养论生》曰:“王叔和性沉静,好着述,考核遗文,彩摭群论,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仲景方论,编为三十六卷,大行於世。”
上件可见,高湛《养生论》称“王叔和,高平人也”,要么高湛与王叔和均为北魏永安二年即529年之后的人,要么“高平”二字并非原文。按学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御览》讹张湛为高湛、讹《养生要集》为《养生论》,似乎这个错得也太厉害,不仅书名错了,连作者也错了,可能性有多大,倒是值得怀疑。倘若真有南北朝的高湛《养生论》,抄一点别书相似的内容,似也无不可。卫汛既然是师从仲景,则为东汉末人,也不可能写出高平地名。
而《脉经》条下丹波元胤有小注:“按丹州公《医心方》引《养生要集》有‘高平王熙叔和曰’语”则更加不可能是《养生要集》原文,东晋时无高平地名。
《太平御览》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赵炅诏改今名。纂辑时﹐充分运用了皇家的藏书﹐并多用前代类书为蓝本﹐修订增删而成。所以《太宗实录》说它是以前代《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及诸书编纂而成。《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各种书籍﹐未必都是宋初尚存﹑馆阁所储的。但《修文殿御览》﹑《文思博要》已失传﹐《艺文类聚》只有百卷﹐《太平御览》就成为现存当时最大的类书。该书卷首载有《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详记引用诸书名称﹐共列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其实尚未包括所引古诗﹑古赋﹑铭﹑箴等在内。此《纲目》是成书以后好事者所作﹐已载于南宋刻本。该书纂集宏富﹐所引用五代以前的文献﹑古籍﹐十之八九今已失传。后来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看不到原书﹐还可以从这部书里寻找断篇残简。由于《御览》所据为宋代以前古本﹐故对现存先秦﹑汉﹑唐经史典籍﹐多能刊正其脱漏错讹。作为循部依类检索古代资料的宝库﹐该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编纂方面﹐该书体例时有失当﹐类目亦有重复﹐引用书名往往错乱﹐是其不足之处。
综上,《千金方》二十六《食治篇》录河东卫汛记,《医心方》引东晋张湛《养生要集》中“高平王熙”“王叔和高平人也”二字,均非原作者所写,而是南北朝北魏北周以后之人篡改原文。因卫汛师从仲景为汉末人,张湛为东晋人,其时无高平地名。
阮孝绪《七录》成书是,普通末(约526)成《七录》12卷。
隋志曰:《医方论》七卷(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疗伤寒身验方》、《徐文伯辨伤寒》各一卷,《伤寒总要》二卷,《支法存申苏方》五卷,《王叔和论病》六卷,《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徐叔响、谈道述、徐悦体疗杂病疾源》三卷,《甘浚之痈疽部党杂病疾源》三卷,《府藏要》三卷,亡。)
也就是说,阮孝绪七录成书时,依然没有高平地名。
隋书经籍志引七录 :梁有《张仲景辨伤寒》十卷,《疗伤寒身验方》、《徐文伯辨伤寒》各一卷,《伤寒总要》二卷,《支法存申苏方》五卷,《王叔和论病》六卷,《张仲景评病要方》一卷,《徐叔响、谈道述、徐悦体疗杂病疾源》三卷,《甘浚之痈疽部党杂病疾源》三卷,《府藏要》三卷,亡。
其中有《王叔和论病》六卷,也就是说,王叔和早于阮孝绪。但奇怪的是,隋书又曰:《脉经》十卷(王叔和撰)
《脉经》二卷(梁《脉经》十四卷,又《脉生死要诀》二卷;又《脉经》六卷,黄公兴撰;《脉经》六卷,秦承祖撰;《脉经》十卷,康普思撰。亡。)
为什么《七录》载录多种脉经,独无王叔和《脉经》呢?而隋书却又有了呢?也许阮孝绪没见到这本书,这是一种可能。但无论如何,早于529年的著作,不可能说王叔和,高平人,更不能说高平王熙。冠以高平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二人为同一人,不过这一招出现了漏洞。
显然梁代便有多种名为《脉经》之书。倘若王叔和与晋初王熙为同一人,其著作如何中途毫无消息,而突然出现于《隋书》?又何以东晋人张湛能知而其余人等均不提,甚至梁《七录》等不载?
王叔和在南北朝之前,无任何存在痕迹。连高平这个地名都要捏造成一样,要做的更真实,不妨说,他们是泫氏县人,即今高平,括弧。但是,泫氏县与高平还真不是一回事,要么是两个邻县,要么不同郡名,上党或长平或高平郡,实在难办。大概这改文章的人,只知道高平,不知高平过去叫啥,把卫汛、张湛的话也给增改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张湛为东晋人,既然知道王叔和“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仲景方论》,编为三十六卷,大行于世” ,为何《秘阁四部目录》《小品方》《七录》《隋书》等都不知道?
《隋书经籍志》:《王叔和论病》六卷。以及《千金要方》云: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诸部经方”之中,既有张仲景,也有王叔和等,显然有所不同,也就是说,王叔和并非完全是照抄整理编辑,而是有自己特色。显然孙思邈认为王叔和为经方家,且有本可学。
《外台》直接引 “王叔和”者只有一处,即卷一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阐述了 “伤寒之病逐日深浅”,“表和里病、里和表病”及“两感病俱作”的治疗,此节内容见于宋·成无己 《注解伤寒论·伤寒例》,文字略有出入,此节文字据考系王叔和所增(存疑。伤寒例显然不符合王叔和之表里思维)。《外台》间接引有 “王叔和” 者有两处,一为卷二“伤寒疮方一十首” 引张文仲云: “疗伤寒兼疮, 王叔和云: 其候……。” 二为卷十“上气咳方一首” 引《古今录验方》云: “疗咳逆上气胸满多唾,太医令王叔和所撰……”。此两处文字不见于现存王叔和著作中,引自何书几乎已无从查考,高文铸据此推断王叔和曾编撰过临床方书,并在唐初流传。
王叔和既然被孙思邈、王焘如此重视,并且有本在唐初流传,何以陈延之只字不提?按作伪者的说法,王叔和写书以后,从西晋秘藏起来,却又让东晋张湛给知道啦,但除了张湛,别人又都不知道,张湛还写进《养生要集》,养生要集的内容历代也都不知道,到了宋代《太平御览》才公开了,剧情也太过完美荒诞。
小品方
作者:陈延之
朝代:南北朝
年份:宋齐间医家。履贯待考。生卒年:约400-480年。
《张仲景辨伤寒并方》有九卷,而世上有不啻九卷,未测定几卷,今且以目录为正。
《张仲景杂方》有八卷
《黄素方》有二十五卷(《隋书经籍志》云《黄素药方》二十五卷)
倘若东晋之时,便有三十六卷本《张仲景方论》“大行于世”,紧接着南北朝的陈延之居然不知道?《秘阁四部目录》也不知道,梁《七录》也不知道,《隋书经籍志》也不知道,就只有张湛和《太平御览》知道,这又是穿越秘传。
《御览》七百二十二引《张仲景方》序曰:“卫汛好医术,少师仲景,有才识,撰《四逆三部灸经》及《妇人胎藏经》《小儿颅囟方》三卷,皆行于世。”
卫汛师从仲景多年,从年少时开始学,自有著作多部,并且一直有流传,现在还有残存。卫汛与王熙同时,仲景书散佚,轮得到王熙去整理吗?《张仲景方》序为何要提到卫汛?说明《张仲景方》卫汛参与了整理编辑,怎么样也该是卫汛整理,轮不到王熙。何况本来就没有散佚,到陈延之时,还有好多种存在,并没有说是某个人辑复。卫汛自己的几部书都流传下来了,仲景书散佚了?绝无可能。
陈延之《小品》序提供了他当时编集小品时参考的一些书,没有提到王叔和编辑仲景书的事情,没有王叔和论病,没有脉经,并且没有王叔和存在的痕迹。
南北朝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北周(557年—581年)北周并长平、高都郡为高平郡,高平县属高平郡。
一切证据都指向,王叔和是晚于陈延之的南北朝人。假设王叔和30岁左右写作《王叔和论病》后10年间即被《七录》收录,王叔和真正存在的年代是上限432年(陈延之小品成书之后),下限是梁《七录》成书之前30年,526-30=496年。则王叔和生卒年约为486-566年。这样王叔和是齐、梁、周间人,说是高平人倒是可能。而西晋王熙,要么称上党人,或泫氏县人,绝无可能称高平人。
与王叔和相关一段重要医学史出自妄人伪造,目的是为了拔高某些医经的地位。参见《王叔和、王熙、脉经及其相关医学伪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823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2:5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5-9-17 12:54 编辑

兖州与高平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方与……等)、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35),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40里),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1、王莽时有高平县:“东缗,方与,橐,莽曰高平”。王莽陈高平的地名包括三个地方在内,即东缗,方与,橐县,原属山阳郡。
2、东汉章帝时有高平县:东汉章帝改橐县为高平县,仍属山阳郡。可见王莽时之高平与东汉章帝不同。汉章帝:57年-88年4月9日。


3、晋时有高平国: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


晋书:“高平国。故属梁国,晋初分山阳置。统县七,户三千八百。”又曰: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可见 ,此时高平国之辖有金乡。


4、晋惠帝时有高平郡:惠帝之末,兖州阖境沦没石勒。后石季龙改陈留郡为建昌郡,属洛州。是时遗黎南渡,元帝侨置兖州,寄居京口。明帝以郗鉴为刺史,寄居广陵,置濮阳、济阴、高平、太山等郡。


此时高平郡已乔迁,非原高平国或高平郡。


5、晋代有高平县:晋书:邵陵郡吴置。统县六。户一万二千。 六县分别为:邵陵、都梁、夫夷、建兴、邵阳、高平。高平为县名。


6、晋书:“孝武太元十三年四月,广陵高平阎嵩家雌鸡生无右翅,彭城人刘象之家鸡有三足。京房《易传》曰:“君用妇人言,则鸡生妖。”是时,主相并用尼媪之言,宠赐过厚,故妖象见焉。”又有广陵高平。


综上,汉代高平为县,当橐县一代;西晋高平国首都为昌邑,东晋高平郡是北兖州之所辖,首府在郓城;南兖州亦有高平,首府为广陵。故称广陵高平。因此,汉末卫汛谓“高平王熙”,与东晋张湛所谓“王叔和,高平人”,绝非一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7-4-26 19:13:14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2

帖子

1107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558
地板
发表于 2017-7-17 20:54: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2

帖子

1107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558
5#
发表于 2017-7-17 20:54:48 | 只看该作者
再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704

帖子

2255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1551
6#
发表于 2019-3-22 10:01: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大大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7#
发表于 2020-8-12 14:10: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4-25 16:29 , Processed in 0.11621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