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8192|回复: 1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素问刺腰痛》临床实操阐释

[复制链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2-4 18:38 编辑

首先申明:内容是我本人结合历代注解,学术论文,网络杂说,灵枢素问文章前后对应,自己认识,增删多次而成。开始吧

《素问刺腰痛第四十一》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kao(尾骶骨部)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王冰注:“郄中,委中也。”
阐释:足太阳经脉病变之腰痛,痛时牵引项脊尻背,有沉重的感觉,从腰至背至颈膀胱经循行线上,乃至眉棱骨出现疼痛。足太阳经多气多血。刺委中出血。春季不要刺出血,存疑。《针灸资生经》“秩边,治腰尻重不能举”,“昆仑,疗腰尻重不欲起”,“腰俞,疗腰重如石”,“腰痛不能伸直,可以取仆参”,“腰痛如折,取束骨”。“腰痛不可俯仰,取昆仑,京骨”。考虑经脉经筋同时病变,适当选穴圆利针疗法
足太阳膀胱经或足太阳经筋病变,在委中穴放血。秩边穴,仆参穴,腰俞穴,束骨穴,昆仑穴,京骨穴可以配合。加上病痛局部治疗
大家要记住足太阳病变“引项脊尻kao(尾骶骨部)背如重状”
足太阳之筋。。。。。。其病小指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腋支缺盆中纽痛,不可左右摇。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仲春痹也。
这些篇章是需要结合《经脉第十》,《经筋十三》来一起看的。有时候治疗经脉,其实也在治疗经筋。经脉着床于经筋之中,岂能无关呢!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出血
注解:循循然,张志聪注:“循循,渐次也。少阳主枢,循循不可以俯仰,经脉病而枢折也”。少阳证腰痛,始作如针刺皮,渐渐加重至“枢折”,即见“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成骨,是在膝盖外侧凸起之骨,指腓骨头

《灵枢根结第五》:少阳“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也。当穷其本也”
《素问厥论第四十五》“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 胻不可以运”。
阐释:足少阳经脉病变之腰痛,痛如针刺,并且有跳痛感。疼痛部位在腰的后外侧部,并且足少阳经的循经路线也有反应,如环跳,阳陵泉,阳辅,悬钟有明显疼痛及压痛。常使病人不能转身,不能俯仰。治疗时可以刺阳陵泉出血,夏天不能出血。在阳陵泉处有静脉曲张者刺血,效果非常好,而针刺,用泻法效果也一样很好。配合环跳,风市,悬钟。效果更好。踝三针,也不错。
夏天不能出血,待考。后面的篇章都不再议论。
案:某某腰痛(腰突),腰部僵硬,不能前屈和后仰,扭头加重头痛。舌红苔白脉弦。常规针刺委中肾俞昆仑阿是穴无效。予圆利针刺阳陵泉,肾俞症状消失。阳陵泉疏理少阳经气,肾俞疏理腰部瘀滞,凡是腰部运转不利都可以用肾俞。而且腰痛是筋痹,阳陵泉是筋会。《灵枢官针第七》“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圆利针”。
案:某某,弯腰时扭伤腰部,肌肉紧张僵硬,腰4,5椎间压痛,左侧甚,不能俯仰,不能回顾,咳嗽牵引臀上外侧疼痛,伴汗出。取仰卧屈膝位,刺左右阳陵泉泻之,令其摇到双膝带动腰部,5分钟后小动不痛,令其加大幅度,5分钟运针一次,半小时后大动尚可。取针后侧身在腰部拔罐,再予斜扳整复,能够自行离开。后予针刺双肾俞,双大肠腧,双下髎穴,双阳陵泉,刺后拔罐,并推拿整复。一周痊愈。
足少阳之筋,。。。。。。其病小指次指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月少)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并蹻脉而行,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孟春痹也。
大家结合经筋理论一起看问题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胻heng前三痏wei(次数),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张志聪:胻前三痏者,足之三里及上廉,下廉也(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胻,胫骨。痏wěi,此处指扎针次数。
痏wěi,具体解读,后面还有
注:《经脉第十》足阳明经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阵发性寒颤),善呻(痛苦时口中发出哼哼的声音),数欠(频频呵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窗户)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gan第四声。骭,胫骨也)厥(足胫部的气血逆阻称为骭厥,实质是胃经循行受阻,该经络病变)”。足阳明经脉无论循行还是病候,都与腰痛无涉。是因为伴见
回顾妄见,而不敢回顾。“不可以顾”,不是运动障碍,而是恐顾见异物而引起。高士宗:“顾,犹视也。申明不可顾者,非不可回顾,乃顾则目中为有见者。”是一种精神疾病。
阐释:不过足阳明经筋腰痛,腰痛多牵涉腹部,多循阳明经路线有疼痛,常见髀关,阴市,足三里,丰隆有明显反应点。不能转身,回头顾盼。做这些动作疼痛会加重。治疗时,可以刺足三里出血,如在秋季就不要出血。临床上,L3.4椎间盘突出引起腰痛,伴下肢前外侧串痛,可以针丰隆,足三里,阴市。这个与阳明经脉腰痛之神经质不同。见后面散脉腰痛论述。
关于足阳明经筋腰痛后面会论述。这样的节奏大家能看明白吗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1),出于然谷之下(2),循内踝之后(3),别入跟中(4),以上踹内(5),出腘内廉(6),上股内后廉(7),贯脊属肾(8)络膀胱(9);其直者,从肾(10)上贯肝膈(11),入肺中(12),循喉咙(13),挟舌本(14);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15)。

足少阴之脉贯脊
阐释:足少阴经病变引起的腰痛,多牵引着腰脊内疼痛,临床上常见腰骶尾部疼痛,或伴腰部发热感,或气喘,或伴便秘。可以取复溜,太溪,筑宾
《素问举痛论第三十九》“寒气客于挟脊之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
今天正好看了《举痛论》原文,进一步把握此类腰痛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2-4 16:10 编辑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连续不断,可能是筋结),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沉默寡言,心情不爽),刺之三痏------蠡沟穴

《经脉第十》“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1),上循足跗上廉(上面边缘)(2),去内踝一寸(3),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4),上腘内廉(5),循股阴(大腿内侧)(6)入毛中(7),过阴器(8),抵小腹(9),挟胃,属肝络胆(10),上贯膈(11),布胁肋(12),循喉咙之后(13),上入颃颡(口腔上两个孔)(14),连目系(15),上出额(16),与督脉会于巅(17);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18),环唇内(19);其支者,复从肝别(20),贯膈(21),上注肺(22)。”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颓疝(阴囊肿痛下坠),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

《经筋第十三》“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曰季秋痹也。”
阴股痛转筋”“伤于寒则阴缩入”啊。足少阴之筋。。。。。。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抑。。。。。”,“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由此可见,“腰中如张弓弩弦”是少腹部拘急,俯身前屈,而令腰部呈弓背状紧绷难舒。这是病在前也。

张志聪曰:足厥阴之脉,抵少腹,布胁肋,故腰痛如张弓弦。盖软弱端长,肝之平脉也,肝脉病故强急如弓弩弦。腨,腿肚也。踵,足跟也。鱼腹,谓腨之形如鱼腹也。视腨肿之间,鱼腹之外,循之有脉累累然者,乃刺之。肝主语,故其病令人善言。默默,安静貌,谓虽善言而不狂妄也。不慧,语言之不明爽也。
阐释:足厥阴经病变引起的腰痛,腰肌紧张如弓弦,或伴少腹胀满,可刺蠡沟,太冲
案例:某某,女,27.抱孩子时扭伤,逐渐出现腰痛,弯腰,屈膝下蹲状,蹲步进入诊所,不能俯卧于床上,只能仰卧屈膝。针刺素髎穴,双侧腰痛点,摇动双膝,证不减。速取双侧蠡沟穴泻法,运针2次症状大减。半小时可以伸直双腿,给予腰托捆绑,能够行走。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厥阴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少腹相引痛矣。”“厥气客于阴股,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素问骨空论第三十一》“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如果是厥阴阴缩,腰痛不可以转,刺局部及八髎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49: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2-4 18:20 编辑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浀愀渀最(目不明)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实际膀胱经腰疼。郄外廉之横脉,委阳穴血络。郄,郄中,指委中。刺腘窝血络可以松腰肌之僵硬。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委中放血
解脉:足太阳经散在腘窝的横络。大家看下足太阳膀胱经在腘窝有一段横向走的,就是这个。腘窝的横向血络
注:“腰痛如引带”,《甲乙经》作“腰痛如裂”,《太素作“腰痛如别”。“裂”通“列”,“列”与“别”《说文解字》同训分离(它们的意思都是分离)。如《庄子*天下篇》“道术将为天下裂”。注,分离也。《灵枢*癫狂》“胸若将裂”,《太素》作“胸若将别”。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有解释为带脉者。但是从治疗部位看,根本无关带脉。考证“引带”为传写之误,“引带”当作“别”或“裂”。高明者正之。
注:“善恐”,马莳注:“膀胱与肾相表里,肾虚则多恐也”。然“善恐”,考足太阳经脉及经筋病变无此证。而《经脉第十》足少阴“是动则病。。。。。。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太素》作“喜怒”,《甲乙经》作“善怒”,然足太阳经脉及经筋并无“善怒”之证。详考《内经》对“善怒”的论述,多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足少阳四经有关。从足少阴治者,如《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甲乙经》有取复溜,大钟,涌泉等治疗“善怒”的论述。《甲乙经》第七卷九“嗌干,腹瘈chi痛,坐卧目浀愀渀最,善怒多言,复溜主之”。内经很少有“善恐”证的经脉治疗,《甲乙经》作了大量补充,都是从上述四经论治。如:“心如悬,哀而乱,善恐,嗌内肿,心惕惕恐,如人将捕之,。。。。。。然谷主之”“。。。。。。咽中痛,不可纳食,善怒,恐,不乐,大钟主之”。可见足少阴经对怒,恐证的治疗,有价值。本条所论解脉,从其取治部位来看,当属足太阳膀胱经。则“善怒”,“善恐”之证,或从足少阴经脉病候转移而来,乃是衍文之误读。
《经脉第十》足太阳膀胱经“动则病冲(气上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腘窝拘挛不能伸),踹如裂(腓肠肌非常疼痛),是为踝厥(膀胱经之气自踝部上逆引起的病症)。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
前后对应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阐释:解脉病变导致的腰痛,腰痛象要裂开那样,稍活动则腰就象要折断,痛时牵引及肩部,眼睛模糊,常常遗尿,治疗时刺委阳,委中附近找到曲张的紫黑色静脉,使之出血,待到血色由紫黑变赤才停止。这个对临床刺络拔罐治腰痛提供了宝贵经验。其实是足太阳腰痛的补充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阳辅穴
注:“小锤”,《太素》作“小针”,考“锤”在汉代是重量单位,如《说文解字》金部:“锤,八铢也”。并无“铁锤”之意。今日之“铁锤”,古代称“zhui,金字旁加个追”。考其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属足少阳无疑。可见,此腰痛是少阳别络之病。上文“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故知“小锤”当是“小针”。张志聪注解为阳跷脉,误矣。
注:“怫然肿”, 怫,《说文》:“ 鬱也”。段注:“引申为凡抑郁之称”。《尔雅*释言》:“鬱,气也”。 怫然本义是抑郁不乐的状态,引申为气之郁闭状,又可进一步引申为隆起貌。历代医家有解释为怒的意思,显然不合。从“怫”之本义“气郁”解析,则义理明晰。此肿由气郁所致,非水肿,非血肿,肿之形态隆起漫胀,如气郁待发之状。
《针灸资生经》卷五:“阳辅,主腰痛不可咳,咳则筋缩急”。这个也是足少阳腰痛的补充,另外一种症候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端下间,去地一尺所---阳交穴
注:有专家认为:“从症状考虑是阳辅穴,但是与“肉里之脉”难以鉴别;从《甲乙经》“阳维之郄”考虑阳交穴,但是输穴主治不支持;唯承山穴在经脉,位置,主病上,较符合”。本人支持阳交穴,阳交穴离地一尺,在阳维脉上,怎么就不能主治呢!不可以照本宣科啊
秀海按:阳维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金门穴,向上经过外踝,交于足少阳阳交穴,再沿足少阳经附近上行,经过髋关节部,经过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汇入手太阳经臑俞穴,,又汇入手少阳经天髎穴,再汇入足少阳经肩井穴,上颈,沿耳后绕至足阳明经头维穴,汇入足少阳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汇入督脉风府,哑门。另外,手少阳三焦经外关穴通于阳维。
痛上怫然肿”---肿之形态隆起漫胀,如气郁待发之状。同阴之脉(少阳),阳维之脉都有肿痛。沿着体侧检查压痛点。临床2者很难区别,这个以后再议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刺殷门穴,委阳穴。郄,指委中处。郄阳,委阳穴。上郄数寸,为殷门穴。
张志聪曰:带脉横络于腰间,故曰横络之脉。夫足之三阳,循腰而下,足之三阴,及奇经之脉,皆循腰而上,病则上下不通,阴阳间阻,而為腰痛之证。惟带脉横束于其间,无上下之相贯,故必因举重伤腰,以致横络之脉绝伤,而恶血归之,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也。郄阳,谓足太阳之浮郄,在臀下腿筋之间,上郄数寸,是在腰尻之下矣。横取二痏者,盖随带脉之横形而取之。
阐释:带脉病变引起的腰痛,多由于用力举重,伤及腰部,因而横络阻绝,恶血灌注,不可俯仰,仰则恐怕要跌倒。治疗时应该刺委阳,殷门两穴。要刺之出血。腰扭挫伤,用委阳,殷门两穴刺络拔罐,效果不错
为何带脉刺委中殷门穴等膀胱经经穴呢?请看:按《灵枢经别》曰:“足少阴之正,至膕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是带脉之下,连於足少阴太阳。俛fǔ,通“俯”。其实是对足太阳膀胱经腰痛的补充,又安知没有带脉腰痛呢!!!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不断貌)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喝完水就想小便)。刺直阳之脉上三痏,在跷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注:《素问骨空论第六十》“。。。。。。督脉为病,脊强反折。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横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两阴之间)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眥,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
这个条文历代众说纷纭,现代文献,论文我都觉得十分不中肯。请看上面督脉循行,及主病
遗溺”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脐下营”---督脉生病直接治疗督脉,“刺直阳之脉上三痏”之“直阳之脉”就是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脐下营”,严重的督脉病治疗配合任脉穴位。君不知百会对应鸠尾吗!!!
督脉关乎先天之气----痛上漯漯然(汗出不断貌)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喝完水就想小便)
这是我结合前后文的个人看法。历代或说成任脉,但是“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现在论文居然考虑足少阴等等,可叹
《甲乙经》第七卷九:“腰痛濈濈然汗出,令人欲食而走,承筋主之,取脚下三折,横视盛者出血”
《甲乙经》进一步明确了治疗方案
即会阴之脉腰痛治疗在督脉,严重者配合任脉,加上承筋及附近血络刺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50: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2-4 16:09 编辑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阴维之脉腰痛,筑宾穴
注:古之“上”与“初”,“前”同义。“痛上怫怫然”,腰痛初起时,心中郁郁不舒,加重悲和恐。“以”,通“与”。《灵枢根结》“厥阴为阖。。。。阖折,即气绝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阴,视有余不足”。还有上面已经论及恐的足少阴有关。虽然貌似本条于足厥阴足少阴有关,但是筑宾穴在肾经上啊,且阴维脉在上汇入期门穴啊。
秀海按:阴维脉起于足少阴肾经筑宾(太溪穴上五寸,腓肠肌肌腹下方),沿大腿内侧上行至腹部,汇入足太阴经府舍穴(大横穴下4寸),大横穴(肚脐旁4寸),腹哀穴(大横穴上3寸),上胁汇入足厥阴期门穴,循胸折至任脉,汇入天突穴,廉泉穴。
现在有人在搞督脉灸,据说效果不错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盳盳)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阴跷脉腰痛。交信穴。
阐释:阴跷脉(即昌阳之脉)病变引起的腰痛,痛起来牵引胸部,刺复溜,交信。
注:《经脉第十》足少阴“是动则病。。。。。目荒荒(视物不清)如无所见”,有人解释此条是足少阴肾经病变,但是不要忘了,睛明穴是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脉,阳跷脉之交汇处,切不可断章取义。有人据“甚则反折”判断为足太阳膀胱经,存疑待考。
案:某某,女,60多。腰部酸痛半年,近来加重。背不能直,腰不能伸,卧不得平,不能转侧,甚至引起背痛胸痛,神疲懒言(舌卷懒言),头昏目眩,夜痛不得眠。查:脊柱退变,颈4,5,6椎间盘变性并突出,胸椎11,12轻度楔形改变,4,5,腰5至骶1椎间盘突出。脊柱左侧弯明显。脊柱成佝偻状。刺夹脊穴(排刺),肝俞,肾俞,足三里,百会,全用温针之法。重补复溜穴。治疗十五次,症状全无。一年后还正常。
甚至引起背痛胸痛,神疲懒言(舌卷懒言)”是关键点
请看阴跷脉走向
秀海按:阴跷脉起于足少阴肾经照海穴,上行至交信穴(太溪穴上2寸为复溜穴,交信穴在复溜穴前0.5寸,两穴在一个水平线),过大腿内侧,入阴部,上行腹,沿胸至锁骨上窝,经过人迎的前面,过颧部,到目内眦,交汇于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与阳跷脉相会。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散脉,足阳明别络或足阳明经筋。束脉,股四头肌为髌韧带所束,从膝盖之上方一直约束至胫骨粗隆。内经之“痏”实质有“疮”的意思,或为灸成疮。考《灵枢经筋第十三》足阳明经筋在膝部“上结于膝外廉”,“结于膝”,“结于外辅骨”,正合膝前束脉之意。足阳明经筋和腰部相关,“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足阳明经筋循行过腰,结于阴器,布于腹部,正合散脉异常导致腰痛,热,烦,遗溲等证。“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即使有灸疮也可以。楼英谓:“王注谓地机者,非也。既云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当是三里,阳陵二穴上之骨上,与膝分间是穴,横刺三痏也”。楼英认为无定穴。现代的髌下脂肪垫引起的病变是足阳明经筋病变的一部分。治疗上以痛为输。在局部银质针燔针劫刺。腰上局部治疗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阳辅穴。足少阳胆经的一种腰痛

马蒔曰:此言肉里脉之腰痛也。足少阳胆经,有阳辅穴,又名分肉。肉里之脉,令人腰痛,痛则不可以欬,欬则筋缩急,盖足少阳主筋故也。刺之者,亦惟取分肉之脉為二痏,其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之外,本经绝骨穴之后,去足外踝四寸,乃其正穴也。
肉里之脉理解尚不够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然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委中穴,葛根汤。足太阳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委中,足三里);上热刺足厥阴(蠡沟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阳陵泉);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复溜等),刺郄中出血(委中)
注:“上”,“初”也。“腰痛上寒”,言腰痛始作时恶寒也。“上热” 言腰痛始作时发热也。历代医家有两种解释,一者,“上”之腰痛局部,腰痛局部发热恶寒令人费解;一者,“上”指从腰以上,当时条文只有“上热”“上寒”,按这种说法,何以不言“下”呢,独独只有上面寒热吗。《灵枢诊疾论尺第七十四》:“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手所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地机);中热而喘,刺足少阴(涌泉、太钟)。大便难,刺足少阴(复溜);少腹满,刺足厥阴(太冲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委中等);引脊内廉,刺足少阴(复溜)。综合上下两条,“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上热刺足太阴”。这是描述腰痛出现寒热症状的治疗

少腹满,刺足厥阴(太冲穴)
案:某某,男,61.腰痛十年,变天或负重时加重。用再次扭伤,腰痛加重,腰部板滞,不能转身,咳嗽加重,动则抽痛。腹胀如鼓,二便不通。令其平卧屈膝,泻刺气海,三阴交,20分钟,效果不显。加刺太冲,行泻法。5分钟,胀满大减,腰痛亦减。10分钟后自感腰可以转动,欲起身如厕,便出针,斜扳整复,后绑上腰托搀扶如厕。小便畅通,少腹胀满已除。二诊刺双肾俞,大肠腧,委中,太冲,结合推拿,一周后腰痛消失。
《甲乙经》“腰脊相引如解,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羸瘦,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怏怏,太冲主之”
《甲乙经》中有很多腰痛内容。内经相关的条文也很多。我就不引用了
大便难,刺足少阴(复溜)
大家去看《灵枢杂病》有很多腰痛大便难的论述。看懂刺腰痛,那些就迎刃而解了
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胛上,以月生死(月亮的盈亏)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脾经腰痛。下髎穴。

症状:腰痛牵引少腹,撑的肋骨难受;不能往后,不能挺胸,一挺胸疼痛就加重,只能收腹,老是弓着身子
阐释:腰尻交者(即下髎穴,足太阴,厥阴,少阳三脉左右结于中,故曰腰尻交者也)导致的腰痛,腰痛牵引少腹,抻得季肋也觉得难受。不能向后仰,当刺下髎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这个在厥阴腰痛里面提到了
课件全部完毕。算小年的礼物吧。祝大家新年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医术精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3:50:56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是我们针灸群的学习内容。还是那句话,读经典,做临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90

帖子

2374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1884
6#
发表于 2016-2-4 20:13:58 | 只看该作者
个人认为,若施以针灸,也要精细辩证。许家栋老师也是问诊以后才行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90

帖子

2374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1884
7#
发表于 2016-2-4 20:14:36 | 只看该作者
罗兄,请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16-2-5 08:2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2-5 08:29 编辑

内经的针灸与经方还是有差别的。经脉病变主要靠经脉病症及人迎寸口脉诊等方面去取穴,四诊只是参考。经筋是局部刺筋,不需要脉,只需要局部症状。要搞清楚,必须亲自读《灵枢》,针与方不完全一回事。针灸是需要当场把脉象调过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9#
发表于 2017-4-18 22:14:25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帖子

32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6
10#
发表于 2017-11-4 15:26:36 | 只看该作者
学好经典,用好经典,才是中医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4-19 22:45 , Processed in 0.095703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