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11459|回复: 5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家栋:大道甚夷——我的经方学习之路

 关闭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990

帖子

24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128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6:13: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帅 于 2015-4-19 21:59 编辑

大道甚夷——我的经方学习之路

许家栋
一、不忘诸师
    我读医时的老师李天晓先生是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教授的弟子,董老是中医界的教育家、临床家,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文教卫生委员会委员和工程院院士的他不但治学严谨,学验俱丰,而且为中医政策的宽松化和海外推广都不遗余力、居功甚伟。早在1956年组建北京中医学院时,在无系统教材的情况下,董老主要组织并参与了《伤寒论释义》、《温病学讲义》及《中医内科学》的编写。吾师李天晓先生,秉承董老之治学风华,教书育人,临证救苦,有口皆碑。而于我们班级中,李师尤喜欢和我谈论医史人物、理法方药,颇寄予我以厚望。
   2001年春,董老驾鹤西游,那是我已毕业行医数年,而李师却提出带我去北京给师爷送行。一者明授业传承之源,二者让诸师伯师叔教化提携。在此期间,我得到了杜怀堂教授、姜良铎教授、王成祥教授的点拨,受益匪浅;尤其是有缘见证了颜正华教授的门诊疑难病例之疗效,令我叹服。常常想来,我之不敏,亦枉李师之栽培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990

帖子

24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128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21:57:45 | 只看该作者
六、群龙无首吉
    易曰:大哉乾元!乾卦之所以能成就大,原因之一就是它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窃以为经方学术研究的最佳状态就是群龙无首,最高的标准在原文!原文就是理;就是法;就是方;就是药;就是无尽的宝藏!对于这个宝藏,不要先制定筛子,那样很可能会淘得了铜石却遗漏了钻石!佛祖涅槃,嘱托弟子以戒为师;仲圣已远,而大论尚在,伤寒条文就是所有经方人的戒!就是所有经方人需要接受的加持!就是所有经方人需要维护的根本!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在这传承了数千年的宝贵经方学术面前,我们都会显得无比渺小,但这渺小的我却愿尽一生绵薄之力去庄严仲圣之法门!
    吾爱诸师!吾爱真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990

帖子

24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128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6:21:55 | 只看该作者
五、或跃在渊
    2008年4月,我在一中医群常与一位网名“彰机堂主”的同修辩论医理到凌晨,到后来越辩两人越觉得惺惺相惜。后经这位彰机堂主程刘海先生引荐,我得以入到刘师刘志杰先生的QQ群学习。刘师的学术接近胡老体系而独倡“六纲五证”的框架,不依五行五脏,并且提出了 “阴阳化论”、“阴阳先后天”、“气血营卫”、“三焦”、“胃气”等理论(讲课资料汇集成书即《伤寒论师承课堂实录》。)在这段学习时间里,我的经方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当然离不开刘师的谆谆教导与辛勤育化,应该说,刘师是启蒙我去使用纯经方的第一导师!这个期间,我在各大中医论坛陆续发表了《鸠摩智学经方系列医案》,那时候网络上的经方医案还是寥寥无几的,这使得很多经方学习者得以见证经方的真实临证过程。同样,这一系列医案也是入门级的、浅陋的、不严谨的。但是正因为它见证了刘师教我蹒跚学步的历程,所以我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为了这个历程,虽然医案不是最好的,虽然后来的《一剂知纯经方医案系列》要比它进步的很多,但是也要保留,保留这段可以让初学者有个理性认知的模板。
    2009年夏,在刘师讲《金匮要略增补师承课堂实录》过程中,我因为个人的原因离开了讲课群。在这段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我思考了病机的问题,以及“以经解经”的问题。因为我天资驽钝,在临床上理解不了“五证”病机。在读《辅行诀》汤液经法图过程中,我看了“五除”(除痞、除烦、除燥、除滞、除饮)与五行结合图,读到了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窃以为仲景既然已经从《汤液经法》中破茧化蝶自成体系,后学亦咸尊奉之,那么我们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应该向着“以经解经”“以老解老”努力呢!
   《汉书。艺文志》记录了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这些书后世都失传了,为什么?除了战乱难道没有别的原因了吗?要我说,这是历史的选择!这些原始的经方,大都是以药对病的,即经验之方。远远达不到仲圣《伤寒论》真正辨证论治而以药去燮理阴阳的层面(这十一家经方虽然失传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近世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理法方药的体系与《伤寒论》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笨拙浅陋,以药对病)。所以这些体系大家用起来疗效不是特别的显著,也就慢慢的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而唯有仲圣的《伤寒论》却在历朝历代都大放异彩,后学咸尊奉之!自此,我即向伤寒金匮的原条文努力,从条文中提炼病机,用仲圣自己的条文解释条文,力争做到无一字无来历,无一字无出处。
    在临床中,刘师的研究方向是合方和药症加减,因为刘师之智慧稀有,此则大家皆能有目共睹,所以能在这个尖端的境界中去驰骋。而我天资实在愚钝,驾驭不了合方和药症加减这么高层次的法度。并且在读原文的过程中偶有愚见发现,那就是严谨来说,《伤寒论》中明确意义的合方,皆出现在有桂枝汤的情况下,如柴胡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则更战战兢兢不敢随便合方了。刘师要求学习者必须保持其体系的纯净性,不得旁及其它,因为我实在驽钝,不能理喻与上进,故而只能独自蹇行!此皆根器不利,缺少福缘与智慧故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990

帖子

24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128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6:16:58 | 只看该作者
二、广览百家
   毕业后我禀先父遗志,在基层业医。用的是董老李师“融寒温为一炉”的学院派思维,边临证,边研究。也许是少不更事,也许是中医需要慢热,临证有得有失,虽在方圆数百里间能浪得虚名,但是自己总感觉在临床上存在瓶颈,所以就不断的在实践中寻求理论上的突破。
   李师提倡广览百家而成一人,故而我在业医最初十年的阅读量最大。我的研读是从建国初诸老起始而上溯的,读了岳美中、姜春华、赵锡武、刘渡舟、秦伯未、施今墨、孔伯华、刘惠民、冉雪峰等诸老之著作,并且大量的阅读诸老的医案,从中揣摩法度,汲取营养。在此期间,对某些病种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远途而来求医之外地市患者不绝如缕。而我这时的中医功力,像极了段誉的六脉神剑,时能大放异彩,时而却黯淡无光。
    这时的我,已经在阅读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吴谦的《医宗金鉴》;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陈修园的《伤寒浅注》、《金匮浅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并粗读了《千金要方》,那时候对《千金方》的感受就是一大堆不辨证的方子(现在看来,《千金方》是经方学派宝贵的仓库,里面既有陈年好酿,也有烂米霉枣,能否化腐朽为神奇,全看医者是否有经方眼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990

帖子

24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128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6:17:43 | 只看该作者
三、一缕清风
    一次偶然的逛书店,我读到了黄煌教授的《中医十大类方》,图文并茂,令我眼前一亮,急忙购得,细细研读。书中用林黛玉与李逵的体质来代表桂枝剂和麻黄剂的直观印象,把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流清涕叫做”青龙水”(常见于小青龙汤证),还有“黄连舌”、“大黄腹”等等画龙点睛的论调,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把很多令初学者望而却步的生涩义理用卡通的方式普及了!后来又读了黄师的《张仲景五十味药证》、《经方百首》,加深了对经方经药的直观印象。应该说,在我的经方探索路上,黄师是让我去有意识的向经方靠拢的第一人。而黄师高风亮节,提携后学之情,尤其令我难忘!对我发在黄师官方网站上的医案(现在看来,那都是些入门级的经方医案)予以美评,置顶加精几年都未曾下架,毋论曾经沧海鏖战艰涩!贤哉,黄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990

帖子

242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128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6:18:21 | 只看该作者
四、见龙在田
    时间转瞬到了2007年,在这年里,我有幸读到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冯世纶教授主编的胡希恕先生的医案医论。首倡《伤寒论》源于《汤液经法》,与《神农本草经》同一源流,提出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后又读胡老的伤寒论讲座,用八纲解六经,简洁质朴;不依脏腑,注重气血津水;提出少阴为表;少阳为阳之半表里证;厥阴为阴之半表里证等重大学术性突破。实开汤液经方研究法门之秘钥!而胡老之疗效,在当时的东直门医院是最高的。可谓学验俱丰,学验俱可以渡得习医之人者!故刘渡舟教授有评曰:"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4-19 18:33 , Processed in 0.07910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