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14793|回复: 22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要素矜百病论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760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08:45: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4-12-2 08:34 编辑

中医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还仍脱离不了阴阳五行。一方面是理论构架,一方面是实践操作,二者并不是完全契合的。医学史上,理论的渗透也是显然的。任何一种技术,如果与文化拉上关系,那只能说明理论解释的匮乏,不得已依附于文化来进行解释。

任何技术的实现,首先是基于实践,然后给予恰当的解释。而人类实践活动,仍然存在着诸多似乎不能完美解释的问题,因此会放到文化、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这是一种方法,然而必然存在着另一种方法,就是脱离文化背景,去考察这种技术在其他环境中实现的必然性,才有说服力。也就是说,人类实践的技术方法,必然存在着等价性质,诸如,无论东西方国家,都曾经经历过巫医的阶段,有着相似的自然疗法,以及各种元素论,诸如四体液说、地水火风四大说、五行说,等等。

    不同文化背景都会产生相似的技术。而所谓的文化,对于医学的影响,无非就是一些哲学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解释,如果拿掉这些意识形态,这种技术还是否存在?这才是核心的问题。而所谓的文化属性,更多的是糟粕性质,诸如阴阳五行八卦,甚至渗透到了拳法武术,这是荒谬的现象。文化对技术的渗透,典型的例子,是巫术、巫医。现代的中医的情况比较,与巫医的情况是五十步与百步。

中国古代医学,为了摆脱巫医的理念,经过长时间斗争。“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言不可治者 未得其术”。巫医不过是拘于鬼神之说,而忽视、阻碍了医学技术发展,现在面临的情况也是这样,文化中医拘于文化之阴阳五行,实质是一样的,这是中医最大的误区和障碍。阴阳论讲的天花乱坠,阴阳家也不能成为医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760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08:4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4-12-2 08:35 编辑

中医药理论是以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为基础,理法方药各行其是。一般通常一开始大讲阴阳五行,之后却联系不上,十分勉强。由于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古传的中医学反而出现了优势,因为古人也不讲究对因治疗,更多是针对病机,对证治疗,辨证论治,当然也存在辨病和对症的层面。

医学实践,一开始并不依赖任何理论。动物自疗的本能,需要阴阳五行甚至易学理论吗?这牵涉到原始医疗实践的认知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我们已经了解五行理论对医学在不同时期的渗透程度是不同的,先秦与两汉是个巨变时期。到现在,某些学派离不开五行藏府辨证,有些学派不用五行,都是现实的情况。

世间法的阴阳,源于地球以自传的形式围绕太阳公转,直接导致了世间法以此分类的一切事物一体二元属性终将走向自己的反面,阴阳的究竟义是天道,循环、轮回。其一般意义是二元分类法。

阴阳最初的含意,说文里面解释,就是明暗的对待,向阳为阳,背阳为阴。逐渐上升到哲学范畴,有了对立互根等的意义,似乎可以包含一切,问题就出在这。我们可以了解古人怎么来观察世界的,也就是易传:圣人南面、向明而治。南面是为了向明,这就决定了立足点在北半球。如果在南半球要向明就不叫南面了,正好相反。所以相应的一个问题,阴阳的几种空间分类。阴阳除了分类时间、空间,还有状态分类。除了昼夜图式的上下阴阳,左升右降的左右阴阳,还存在内外的里阴外阳。也就是说,这几种分类,是重叠的。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左阳右阴,这是由于北半球之南面造成的,如果圣人在南半球,南半球恰好会反过来,因为向明以后,太阳是从右边升起的。这个图式与人体毫无关系,后来被用到医学里面,也属于奇谭。这是主客体混淆所致。

但是,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还存在更核心的环节,就是他们的共同点,有一些基本的概念是无法绕过的,那就是:寒热、表里、虚实。无论是否采用五行理论,这些概念都无法避免。尤其牵涉到用药时,首先要了解药物的性、味。所谓性,也就是寒热,细分寒热温凉,谓之四气。酸苦甘辛咸淡等,谓之味,是不是五味,实际不止五味了。其次,还有药物具体作用的特殊性。药物使用的要素依然是依据表里寒热虚实。因此在此提出六要素,它的重要性需要反复强调。

    六,是怎么来的?有人就会想到“乾坤生六子”,真的是好巧!这是爻象理论上的抽象归纳,卦象的推演,与事实无关,也并非事实。乾坤生六子这样的解释,根本似是而非。易讲八卦,并不是六个象,而是八个现象。乾坤坎离是框架,也就是一个日月系统,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所能见到的天地,是有限的,不能见的范围反而更大。

    所谓的天体,如果是火星人,地球无非也是天体。所谓乾坤生六子,并不能等价于天地生日月。没有日月,这个赖以生存立足的天地系统也不存在,除非以上帝的视角,这里没有,还有其他地方。神仙就是神仙,系统无边界,定义范畴随时变化。因此,所谓的天地,在日月诞生之前与诞生之后,完全是不同的视角和概念。所以,乾坤生六子,无法解释六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760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08:4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4-12-2 08:36 编辑

屈原《天问》:阴阳三合,何体何化?
《易传》: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素问》:天地之间、六合之内。

屈原显然不认可乾坤生六子,否则,何有此问。
御:说文:使马也。正韵:统也。释名:御,语也。而易传,直接规定太阳的日周期(大明终始)以六位划分,就好比六条龙在天上。
《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可是不知道还有另一句,那一句呢?“神明为之纪”。可见古人也并不都是糊涂蛋。纲纪,无非都是神明、圣人所作,也就是人的存在,否则哪里还有认知对象和什么规律。以自我意识为中心,于是有了心与物对待,“所以任物者谓之心”,这是二元论的根本起源。

空间为什么叫六合,为什么天地这个系统,空间叫做六合,四方上下、四维加上下,所以为六。这是空间最基本的要素,要描述空间,非得有六个量,六个量是最基本的,前后--上下--左右,所谓六合,三个基本量的对称。六是描述空间状态的基本要素,而五仅仅是平面坐标,这就是天六地五的科学道理。两汉腐儒不仅力图把五上升为天道,然后以五统六,历经唐宋,成功造就了时方。

所谓的阴阳三合,不过是三维的再现。诗人屈原没学过几何空间,所以他回答不了。而古人惯用三才,今人也惯用三才来类比三维,其相似性质代表了古人对空间性质的粗浅认知,并没有归纳出进一步的几何原理。所以六合之道,才是真正的天道。古人因此取类而为三阴三阳,但事实上,这是存在问题的。

而这里六要素并不是阴阳的细分。由于与阴阳理论有着某些相似的同构性,这个相似指的是三维二歧分类法,所以被阴阳理论“取类”而渗透,如此而已。阴阳理论的解释,左支右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杰作。

阴阳是抽象的原则,是不具体的解释。而操作是具体的。操作是依据六要素:表里、寒热、虚实,而归纳出的病机,或曰某某证(病),可以分类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此六者用阴阳去归纳都存在问题。表一定是阳吗?寒一定是阴吗?实就是阳吗?等等。虚实、表里、寒热,都不可以用阴阳分类,如果坚决要分类,那是个没用的东西。比如,规定了表为阳、里为阴,根本不具备一般意义,因为表同样有阴证、里同样有阳证,同理,寒热虚实也如此。这种分类也就成了无用摆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760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08:4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4-12-2 08:36 编辑

阴阳的解释看似合理,实则多余。过去总结的八纲,阴阳为总纲,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不成立?因为六要素是不能简单分阴阳的。六要素不是八卦乾坤生六子,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中医本来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列为方技类,与房中、神仙、堪舆、星象、术数等,具有理论的同构性,也即是所谓的文化属性,这是最要命的。

其次存在一个误会,就是所有对立概念皆可以分阴阳。似乎所有对称对立概念,都是阴阳之下的子范畴。比如:虚实,这是一对矛盾。表面上看,这是个对称概念,对立概念,但是虚实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反对称。显然这里的定义已经出现了特殊情况,实,一般指的是有邪气存在的邪实,或者产生多余的代谢废物,或者说,邪气与正气交争激烈的状态,绝对不是正气有余,针对方法,也绝不是泻去正气。虚的意思是正气不足,而实的意思并不完全是正气不足的反面。这种非对称的对立概念的存在还有诸如补泻这些概念,绝不可能以阴阳分类。比如:实,一定属阳?虚,一定属阴?我们知道虚有阳虚有阴虚,反过来实也存在寒热阴阳的不同,也就是说,虚实并不是阴阳概念之下的子概念。同理寒热、表里,同样不是阴阳概念之下的子概念。强行规定阴阳为纲,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具体操作的时候,这个阴阳分纲毫无具体实用价值,必须去区分表里寒热虚实之后才能得出阴阳属性,这就是问题所在。无论何种辨证方法,六要素都是内核。阴阳无法凌驾于六要素之上,而成为总纲。无法以阴阳分类虚、实,而是虚实可以各分阴阳,这中间的区别,想必有人看得出。也即是说,六要素不是阴阳的子范畴,与阴阳无实质一一对应关系,如果强行规定这个对应,则并不存在应用价值。

更为关键的是,寒热表里虚实这几个概念,并不是自平衡。也就是说,他们不完全符合自体系统平衡的阴阳关系。尤其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其核心是反之于平。而这个操作是外来干涉起了主导作用。比如,寒则热之,以热性去对治寒证,这是对治法。同时这个寒热的来源是外来的干涉,并不是对象系统自身,因此系统要素已经发生改变,也就是医者和药物等的参与,已经构成另一个复杂系统,无法用原来的自体阴阳解释。而问题恰恰在这里:一个范畴忽大忽小而不确定的阴阳概念,如幽灵一般在医学中游荡。由于表里、寒热、虚实的六大分类,实际与阴阳无一一对应关系,使得阴阳理论对操作层面的渗透,成了脱节。

    因此,阴阳号称是万物纲纪,实际仅仅是一个作用有限的分类和命名工具。我们进一步可以了解,类似脏腑阴阳这种阴阳划分,是毫无实用性的。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划分藏府阴阳,毫无临床指导意义。无论经方派和时方派,假如还在使用藏府辨证,都不会依据藏阴府阳这样的简单规则进行诊断和治疗(藏病是阴病吗?府病是阳病吗?或者你会认为阳病属府、阴病属藏吗?我经常看到的是什么“肝火”、“肾阳”),并且显然认为藏府各有其阴阳。藏府辨证,能够回避六要素吗?这正好与虚实分析类同,过度类比的谬误已经显现。所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阴阳这种分类和命名工具,既然做不到完全分类,也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是否还有保留并加以美化的必要?

经典经方学术在剔除五行理论之后,进一步还将解析阴阳六病理论。三阴三阳病的分类,并不依据经脉,更不是依据阴阳,而依据的是六要素:表里寒热虚实。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否采用阴阳五行,无论采用哪一种辨证方法,最后都必须经过六要素。六要素已经完美表达了纲领。表里寒热虚实六要素:虚实是论病态、表里论病位、寒热论病性,缺一不可。而五行阴阳都不是非用不可的。

我们已知六要素与阴阳的关系,并不是紧密结合的。为什么这么说,六要素中任何一个,都不是阴阳之下的子范畴。并且,想要得出六病定义中的阴病阳病的区分,必须经过六要素为依据的核心判断。也就是说,实际上阴阳并不是初始判断,更不是进行判断的充分必要条件,而是判断结果的一个命名方式和工具。而事实上,真正运作的工具,仅仅是六要素。

伤寒三阴三阳病的分类,内核是六要素而不是阴阳。虽然,它们可以用阴阳这样较为简单的名称,显得更加方便,但实际必须使用六要素来进行判断,因此,六病是否使用阴阳的字眼,换个名称,比如里实热病、表虚寒病,并不影响操作,而在临床中,这个判断过程贯穿始终,六要素是必经的途径,是等价的表达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立即会剥离阴阳字眼,在一段时间之内,它仍然存在着交流方便的意义而被保留。阴阳在医学中的霸主地位淡化是必然会发生的,使其逐渐退出医学历史舞台,留在古代哲学诸如易学、堪舆等科目即可。

如何建立两个体系的等价性才是至关重要的,落实到最后,一定是可计算的,就是要有确定性的具体结论,而不是用类似阴阳失调这样不可指导操作的忽悠型解释。也就是说,这种理论更多的是解释用的,不具备指导意义,因为它不符合事实,没有确定的具体的意义。就好比,本草可以用阴阳五行去解释,但用阴阳五行绝对发现不了新的药用植物。中西医的根本差别,并不在于哲学解释。或者说并不在于这个互为因果的互根联系,而仅仅是方法论的差异。这个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并没有必要去论证哲学解释的正确性,实际上哲学解释也是不正确的。一般认为,还原论和整体论的冲突代表了中西医的差别,但实际这个冲突也是假的,也不是最根本的,还原论同样要研究联系。而中医的所谓藏府分形辨证、经络辨证,同样进入了还原论、分割论的误区。医学的整体观除了标榜联系,暗中强调的是某种不确定性、不可操作。而实际上任何操作都是为了追求确定性的,因此最终还是必须落在确定性上。这不是研究哲学,确定性是科学追求的,不是哲学,是把一门技术拉回方法论的层面,不需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医生成为哲学家只是历史开的一个玩笑。

基于稳定性构建的动力学因果论,无论何种医学都必须采用。结构与功能的互为因果,其实还是动力学,只不过比较起来稍微复杂。中医、西医都必须采用动力学因果的确定性手段,追求确定的操作结果。因此,对疾病的基本分类六要素:病性寒热、病位表里(上下、内外)、病态虚实,就已经涉及到了核心的操作方法,必须加以更深入的辨析,而不能停留在阴阳的搪塞。打破阴阳五行桎梏,医学必将焕发出更大光芒。

离开阴阳,六要素照常运转,而离开六要素,阴阳空洞无物。任何理论,任何体系的解释,不在于解释的华丽性,其等价性质是至关重要的,找到等价要素,弯弯绕立即可以休息。

师曰: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外阴阳(寒热虚实)。此之谓也。综上,历来以为仲景“以六经矜百病”,其实非也,假名六经为方便法,实际是以表里寒热虚实之六要素矜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88

帖子

722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21
金币
402

内部学员勋章

5#
发表于 2015-4-8 22:24: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常读常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9

帖子

199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40

内部学员勋章

6#
发表于 2015-4-25 23:01: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2

帖子

654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412

内部学员勋章

7#
发表于 2015-5-23 14:48:16 | 只看该作者
感恩老师分享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552

帖子

2099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473

内部学员勋章

8#
发表于 2015-6-2 19:53: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8

帖子

81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43
9#
发表于 2016-9-23 10:57:25 | 只看该作者
愚以为六经病机矝百病足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43

帖子

282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39
10#
发表于 2016-10-16 12:19:37 | 只看该作者
王庶 发表于 2014-11-25 08:49
阴阳的解释看似合理,实则多余。过去总结的八纲,阴阳为总纲,是不成立的。为什么不成立?因为六要素是不能 ...

谢谢分享,学习了。阴阳大概只是一个说辞,抽象,是不具体的解释,而操作是具体的,操作依据的是:表里,寒热,虚实。师曰: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外寒热虚实,此之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4-20 19:55 , Processed in 0.087891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