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4897|回复: 4

五苦欲补泻逻辑混乱的根源与修正过程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742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发表于 2016-12-24 18: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6-12-24 18:42 编辑

五苦之苦,意为:病、患、困,与急同义。
五欲:肝欲散、心欲软、脾欲缓、肺欲收、肾欲坚;对应的是“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故五苦指代疾病状态,五欲为一般生理状态,以苦、欲区分。


【甲乙经】云:
五色:黄宜甘,青宜酸,黑宜咸,赤宜苦,白宜辛。
脾病者,宜食粳米、牛肉、枣、葵,甘者入脾用之。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苦者入心用之。
肾病者,宜食大豆、豕肉、栗、藿。咸者入肾用之。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辛者入肺用之。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酸者入肝用之。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肾病禁甘。
肝,足厥阴、少阳主治。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手少阴、太阳主治。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足太阴、阳明主治。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手太阴、阳明主治。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足少阴、太阳主治。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坠也。


可以看到,甲乙文中五色宜食与五病所用为一致,与太素同。但是五苦不仅出现了肺病禁苦的违背,同时五苦对治只用了四味“甘酸苦苦辛”明显是错文。【素问】同样出现此问题。再看:


【太素经】云: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凡此五者,各有所宜。所言五宜者:
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甘)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苦)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咸)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酸)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辛)
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杨注:五味所克之藏有病,宜禁其能克之味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皆甘;
(杨注:宜食甘者,木克于土,以所克资肝也。)
心色赤,宜食酸,麻、犬肉、李,皆酸;
(杨注:木生心也,以母资子也。)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皆咸;
(杨注:土克于水,水味咸也,故食咸以资于脾也忆忘按:也是以所克资脾。)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皆苦;
(杨注:火克于金也,以能克为资也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皆辛。
(杨注:金生于水,以母资子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濡……此五味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坚或濡。


忆忘按:此段怪异之处,在于前文有“五禁”而杨注“五味所克之藏有病,宜禁其能克之味”即意味着肺病是绝不可以能克之苦味的,说明该法则有误,此其一;
其二,此段与前文“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五病亦同),为自相矛盾;
其三,素问五苦对治苦味重复出现两次,不仅有错还有漏失。
其四,前文五病宜食与五色宜食是一致的,而此段却用了另外的三个不同标准,即能克为资、所克为资、以母为资,感觉是标准混乱。
奇怪的是,杨注并没有体现出有任何感觉不妥之处。


另外,【太素】云: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杨注:五味各入其藏。甘味二种,甘与淡也。谷入于胃,变为甘味,未成曰淡,属其在于胃;已成为甘,走入于脾也
萧延平按:《灵枢》无“所入”二字。《素问》无“淡入胃”三字,新校正云:“《太素》又云:淡入胃。”与此正合
 
【太素】与【素问至真要大论】均提到了淡味。不同的是,淡味 在【素问】中的描述是“淡味渗泄”,与甘味相对为“或缓或急”,有着相反的作用,即甘味为甘缓、甘滋;【太素】云“者令人柔润者也”。二者为补泻相反的作用。因此【太素】和【素问】均提到了六味,而在【太素】中,淡味已经被并入甘味而云“甘味二种,甘与淡也”,因此渗泄的药理便不见于五藏所宜。

甘,【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淡,【說文】薄味也。【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甘之反也。【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可见古者以甘淡为相反相对。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则又有以苦、甘相对。


【藏气法时论】: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从上可见,五苦所宜,乃是以这里的五色所宜食为依据。从而有肝苦急、食甘;心苦缓食酸;肺苦食苦;脾苦食咸;肾苦食辛。而五色所宜食存在两种说法,为何取这一存在三重标准的方法,甚为奇怪。在【千金食治】中,并无此段,却有着依此规则而来的五苦所对治:
【千金】五病五味对治法: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
心苦缓,缓者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甘泻之,禁温食衣。
脾苦湿,湿者食苦(原作咸,据宋本素问改)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原作煖,据素问改)衣。
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无寒饮食、寒衣。
肾苦燥,燥者急食辛以润之,开(开字原脱,据素问补)腠理,润致液气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泻之,无犯(灶)(焠㷘),无厚衣炙热衣温食。


其中,脾苦湿,湿者食苦(原作咸,据宋本素问改)以燥之。这一句被校注者所改,是依据了【素问】的错文,即原本千金作“急食咸”本是严格按照其对应的(虽然这种对应依然莫名其妙),可见后人对于【素问】的盲目崇拜到了真假不分、颠倒是非的地步。


其中的问题,除了出现肺……宜食苦,与五禁违背之外,五味在五苦对治中仅有四味,苦味重复,由于三个不同标准,即能克为资、所克为资、以母为资,除了标准混乱典型的多重标准之外,且并无明确的理由说明。这个问题同样出现在萧校【太素】与【素问】当中。


故按此标准,则合理的五苦一种可能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肺色白,宜食酸。麻(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此时,关系全为“所克为资”标准统一且五味俱全,其理由是【千金】:
岐伯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烂食为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此段为古医经内容,并冠以岐伯,完全是以所克为资,则五苦对治应为: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辛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咸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酸以泄之。
肾苦燥,急食苦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但是看起来却怪怪的,因为五味并不对应其功能描述,如收之、燥之、润之等,明显是有确定五味的定义在。

而另一种可能为五色所宜食的本味,则为:

肝苦急,急食酸以缓之。
心苦缓,急食苦以收之。
脾苦湿,急食甘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泄之。
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这样,便更为接近。按全元起本的注解,肝苦急为木生发太过以酸收之,心苦缓为火炎上不及以苦助之,更为合理。而脾苦湿,当以淡渗之,故后世所谓燥湿健脾,多为淡渗化湿之药而非苦燥。至于肺气上逆之表证,辛散开腠理通气为无疑,则辛味在经文中也并无润之功效,反而咸软咸润为确。故依据正确的六味定义,其对应是:


肝苦急,急食酸以收之。
心苦缓,急食苦以坚之。
脾苦湿,急食淡以渗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通气隧也。
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致津液生也。


综上,五苦欲补泻无论是甲乙还是太素还是千金,均为“食治”内容,所论均为谷味所走,所列对象均为食品之五谷、五菜、五肉、五果。如【汤液醪醴论】云,食治之法乃是轻病,其不愈者病重采用药治,是很明显的病情进退轻重的关系,而非组合使用的主次关系。而王冰所改【素问】,打乱编排重组经文,增加“毒药攻邪”四字,以食治为辅助的含义,是违背古医经思想的,典型为了附会五行关系,甚至采用混乱标准,导致经文传抄愈加混乱不知所云。


修正食治经文: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酸以收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苦以坚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淡泻之。脾苦湿,急食淡以渗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辛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通气隧也。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发表于 2017-4-28 09: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发表于 2020-8-13 09: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金飞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0-10-4 12: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刚旭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0-10-5 0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4-19 09:07 , Processed in 0.088868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