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饴糖,古称胶饴,经方家必备之品,建中法诸药之主也。 
       笔者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世面上饴糖功效上有两大难以驾驭之处: 
       一者,证需润以濡其干法当用饴糖建中者,而时有腹泻难禁之弊; 
       二者,糖尿病患者属建中汤证型者,用后症状改善而化验血糖数值时反会升高。     
       金雪松先生,食品工程学专家也,曾帮我复原制作成功了苦酒、酸浆水等经方僻药。乃以此疑虑质之,雪松言,今之饴糖,乃以玉米提纯成淀粉,以酶转化而成之工业饴糖也,虽也是麦芽糖(来源非麦芽,转化而成),但葡萄糖含量高;古之饴糖,乃糯米加入天然麦芽熬煮浓炼而成(来源于麦芽),葡萄糖含量低。葡萄糖者,单糖也,甜度大而增加血糖之主魁也。且工业饴糖中缺乏古法饴糖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等补益成分,是一种淀粉工业的下游产品。况更无谷麦芽健益脾家之功而每有滑肠之弊也! 
      恍悟之下,取古书稽考之。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皆是湿糖如厚蜜者,建中汤中多用之。其凝强及牵白者不入药。今酒用曲,糖用蘖,犹同是米麦”; 
      韩保生《蜀本草》云:“饴即软糖也,北人谓之饧。粳米、粟米、大麻、白术、黄精、枳椇子等,并堪作之,惟以糯米作者入药,粟米者次之,余但可食”; 
     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饴饧用麦蘖或谷芽同诸米熬煎而成,古人寒食多食饧,故医方亦收用之。”   
     陶弘景论述中的要点是酒和饴糖都是同样米麦制作而成的,不同的是酒用曲制作,饴糖用蘖(谷麦之芽)制作的;    
     韩保生论述中的要点是制作饴糖的原料有多种,但是只有糯米制作的才可以入药,粟米的勉强也行,剩下的都是可以食用但不堪入药之重任。这是食准字和药准字的区别。   
     李时珍论述中的要点是饴糖必须是麦芽或谷芽加上米类熬煮成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都知道经方最讲究的就是药物的四气五味,不同的谷物和不同的制作方法就会形成不同的性味。且玉米是明代以后才传入我国的,更何况酶解技术和古蘖法差别过大,市面上的饴糖大多是工业饴糖或掺加了工业饴糖的,或虽亦间有糯米制作但也是用了酶解技术(优点是操作简单产量大)而未用古蘖法制作者,则如此形成的产品不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性味疗效上都不尽相同,所以功效就会有差异。所喜金雪松先生已经遵照古法制作成功了古蘖法饴糖,此真乃医者与患者之幸事,华夏古文明之福荫也!  
     
     附古法饴糖熬制图:file:///C:\Users\XUJIAD~1\AppData\Local\Temp\FF50FE6EE9164BE9AFBF0EC062070A1B.jpgfile:///C:\Users\XUJIAD~1\AppData\Local\Temp\33DF5F8D93BB42EFAE8A63125C009522.jpg 
 
 
 
 
 
 
 
 
古蘖法饴糖成品色状: 
 
 
 
工业饴糖成品色状: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