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5303|回复: 6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伪造医学史刻意抬高《素问》地位所使用的手法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45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7:4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5-10-11 17:45 编辑

伪造医学史刻意抬高《素问》地位所使用的手法
一、首先是用《素问》去注《甲乙经》,在《甲乙经》里面出现很多“素问曰”“九卷曰”“杨上善云”“解曰”的字眼,并在“素问曰”等句末,有“其义相同”、“其义相顺”“于义不同”“有疑”等点评按语,可见“素问曰”并非原文,而是赘加注文并加以对比和按语,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说明甲乙并非依照素问而作、素问晚于甲乙。而这个赘文后来却颠倒成了甲乙依据素问而作的论据。
二、王冰增加《素问》卷数,从八卷增加为九卷,发生在孙思邈之后、甲乙序之前。
三、有了两个九卷,所谓“二九十八卷,即黄帝内经”,甲乙序将《素问》、《灵枢》,合称为《黄帝内经》,发生于唐代孙思邈之后、王冰之后。参见《孙思邈之内经》。
四、炮制伪造《阴阳大论》。该论名称不见于《小品》、《病源》、《千金》,但存在相似内容。
1、诸病源候论 伤寒候
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夫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必有温病者,皆由其冬时触冒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其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少长,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2、千金卷九伤寒例
《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温疫为异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所宜不同,方说宜辨,是以略述其要。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或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疠之气也,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病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伤寒之病,逐日深浅以施方治。今世人得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主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师。师苟依方次第而疗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乃有效耳。
千金此段内容有与阴阳大论相同的段落而并不完全相同,并且摘自小品方,而称“经言”并非所谓“阴阳大论”。因为《小品》成书早于《素问》,此经并非《素问》。
3、外台秘要 诸论八家: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凛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疠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后根据《外台》内容辑复的《小品》,已非原貌。
4、宋本《伤寒论伤寒例》: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列,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阴阳大论一段,见于小品、病源、千金引小品、外台、宋本伤寒例。除了后二者,均称“经言”而非阴阳大论,两部千金,不见阴阳大论字眼,可见“阴阳大论”是唐代孙思邈以后冠名,是否外台肇始,不得而知,外台被改的可能也较大。小品辑复本依照外台忽视《病源》和《千金》引《小品》文,更加偏离原貌。
    围绕阴阳大论,以及五时理论,莫不以五行阴阳结合为核心观念
刻意混淆经方表里与医经阴阳的关系,上当者不乏其人。以为两感表里之论,就是阴阳经脉表里。实际汗法与下法的表里先后,那是太阳病与阳明病(或桂枝汤与四逆汤有急当救表与急当救里)代表的表里,而根本不存在经脉关系的表里,将王叔和两感表里改为阴阳,潜在的用意便在于此,以方便用阴阳大论去比附。阴阳大论泥于四时,甚至扩展到用四方配四治,实在是医学史上刻舟求剑的笑话。
五、伪造王叔和相关医学史
参见关于“王叔和相关医学伪史”
六、伪造伤寒论序,将《素问》成书置于伤寒论之前
当前仅从千金所显示资料略论,其他方面诸多依据暂不涉及。
论治病略例第三
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藏,经络府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循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深戒,病者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 古来医人,皆相嫉害。扁鹊为秦太医令李醯所害,即其事也。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脱或私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困。如此者非一,特须慎之,宁可不服其药,以任天真,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宋改千金)  

病理第三

方论曰:夫天布五行以殖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观今名医,未能深思经旨,以演其知,各承家伎,始终顺旧,省病问疾,御人以口给。相对(一作呼吸)斯须,便处汤药,按寸未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未发,息不满五十,诊其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欲知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深惑,病者不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古来医人相嫉,扁鹊谓秦太医令李醯所害,即其事也。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合,脱或私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困。如此者非一,特须慎之,乃可不服其药,以任天真,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未改千金)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厥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宋本伤寒序)

未改古本千金,标题“病理第三”改为“治病略例第三”,这个是显著改动。删去起首“方论曰”三字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为了方便栽给仲景。千金原文称方论曰,则绝无仲景曰的可能。
删去方论曰三字,有两个可能:
已经有伤寒伪序,所以宋改千金发现这是仲景曰,所以得删去方论曰
第二个可能,为了伪造伤寒序,删去方论曰三字,以方便伪造仲景曰。
综合前后文,宋本伤寒序,更像是宋改千金之后的作品。并且可能发生在同时,或相去不远。
其理由是,宋改千金与伤寒序的执笔者,都能见到古本千金:
比如宋本伤寒序,依然使用了“始终顺旧”,而与宋改千金“循旧”不同。
同时的一个大问题是,宋改千金与宋代伪造伤寒序执笔者非一人,这个可能性极大,因为他们选字有明显区别。如:从以殖万类到以植万类再到以运万类,三个字意义不同;
以为五藏--以有五藏;宋改千金与伤寒序“有”字共用;
其中蹊跷之处,是 这两位执笔者,均未发现,动数未发息不满五十,与前文的呼应,甚至都删去了“未”字。我们注意到古本千金前文有“相对(一作呼吸)斯须,便处汤药”,即“呼吸斯须,便处汤药”,这种版本,那么“动数未发息不满五十”,断句应为:“动数未发,息不满五十”以前后呼应。
都能见到古本,还都误会了原文。宋改千金,为伪造伤寒序做铺垫:
1、删去“方论曰”三字,目的十分明确。
2宋改千金保留了“《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
伤寒序却将这一句删去,换成了“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意义类似。
3增加了一句: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这一句是非常有问题的: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仓公之后,弟子众多,就算都不太突出,但是校书而有经方、医经的李柱国,怎能不提?写《针经》的涪翁及其传人程高、郭玉,乃至后汉书有记载的东汉神医,也还有几个,怎能说“未之闻也”?与仲景同时代名医也有华佗等,写作难经的也非等闲,虽然没有署名,也必出于名医之手,所以仲景是说不出这种话的。
其他段落改医术为方术,更加暴露了作者已经不知道南北朝历史。唐人伪作的可能性非常小,起码千金还很流行,仲景并不称方术。
目前看,伤寒序应该是晚于宋改千金,否则宋改千金应该参照伤寒序修改,正因为宋改千金改得不彻底,与伤寒序出现多处差异,这个差异就有了先后的问题。因此伤寒序出自宋改千金之后。
七、将《素问热论》比附为《伤寒论》纲领
参见:略论《素问热论》六经分病与伤寒六病以及所谓“六经实质”
诸病源候论  伤寒候:
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交争,荣卫痞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洗浴发汗即愈。病三日以上,气浮在上部,胸心填塞,故头痛、胸中满闷,当吐之则愈。病五日以上,气深结在脏,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则愈。
八、修改《帝王世纪》等。暂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45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2:09:31 | 只看该作者
九、无耻抄袭篡改
《葛洪肘后备急方》序:抱朴子丹阳葛稚川曰∶余既穷览坟索,以着述余暇,兼综术数,省仲景元化刘戴秘要金匮绿秩黄素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夏九州之中,收拾奇异,捃拾遗逸,选而集之,便种类殊,分缓急易简,凡为百卷,名曰玉函。
《金匮要略方叙》:仲景金匮,录岐黄难素之方,近将千卷。患其混杂烦重,有求难得,故周流华裔九州之内,收拾奇异,捃拾遗逸,撰而集之,拣选诸经筋髓以为要略一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90

帖子

2374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1884
板凳
发表于 2016-2-11 21:25:53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谨遵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5

帖子

240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5

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6-7-3 12:40:53 | 只看该作者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而且还能被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6

帖子

18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94
5#
发表于 2016-10-21 11:31:01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经典,才能有所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6#
发表于 2017-4-28 10:12:52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7#
发表于 2020-8-13 08:53:2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5-5 09:22 , Processed in 0.07421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