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4538|回复: 4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枢》中的留针时间与五十动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47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1: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留针时间  古人其实有明确的规定,也存在一些模糊用语,比如:静以久留,微以久留。这个久到底是多久呢?一般 补法 是要“微以久留”而养的。这个久的判断 就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 气至,也就是所谓的“得气”,就要出针,这个时间不确定 但肯定很短,另外 讲留针的具体时间是在 灵枢十二经水。
    《经水第十二》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
    从黄父鬼,哦不,是黄帝这一段提问,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所依据的论证, 首先把经脉比喻成经水,犹如自然界的河道,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以及 五藏六府的位置高下、大小、受谷气之多少,因此 刺灸的操作 依据就是这些。
   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然后岐伯就把问题简化了,怎么简化的呢?解剖学!最终落实在血气之多少上面。因此这个气血多少,是从古代直观的解剖取得的 不一定很精确。
   这两段已经出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啥问题不知你们看出来没。 第一段 讲的是 水+血。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逐句分解  水+神气=血、魂魄=血+气+气+血 ,六府受谷、受气,这个气实际是津液,五谷精华,也就是水,二段岐伯没这么多弯弯绕,直接归纳为血气。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中的问题就是:水跑哪儿去了?,没有水这个字了,也即是说 黄帝所说的水 ,其实就是岐伯说的气。
     接下来一大段,拿了国内各条著名河流来比喻经脉。足太阳外合清水、足少阳外合于渭水、足阳明外合于海水、足太阴外合于湖水、足少阴外合于汝水、足厥阴外合于渑水、手太阳外合于淮水,手少阳外合于漯水、手阳明外合于江水、手太阴外合于河水、手少阴外合济水、手心主外合于漳水。
江河湖海,这是当时的地理知识,黄河长江 都在内,而且也大概显示出了作者的地理特征,以秦地为中心。这种类比的意义仅仅在于可以参考下当时的水文环境。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经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勿散,不留不泻也。
这也出了问题,因为小针前面几篇,讲到热证是不留针的,刺热者如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可见,这个作者不是一个人。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六分是多少?一寸是十分,才半寸多就算深了么?这还是浅得很,所以这个六分不是一寸的六分。而是所刺之处的厚度六分,注意刺足阳明,古人的刺法取某经,是不用说穴位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取足阳明就是冲阳,除非特别指出穴位,否则就是脉口穴。刺深六分,留十呼、十个呼吸完事,对付热壮的,啥叫热壮?高热发烧的,刺了就退烧,不用什么手法。
六分就是过半,五分是一半,过半为深。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越来越浅,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手臂的阴阳经脉,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啥意思呢,这个离某处很近,可以理解为离心很近,但实际是离大脑中枢很近,气来疾,反应很快速,所以刺的很浅,不过二分,并且留针 不过一个呼吸 ,几乎等于不留针了。这是古法留针的规矩,古人留针是手不离针的,叫做“著针勿斥”。教手持针不能放开,现在那个通用的方法就是留针了,留针也有作用。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料)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这里严重了,说是留久了会脱气的,但是 出土的武威汉简,最长的留针有一个记录,百二十呼,每分钟呼吸16次  这个数据也就7-8分钟,现在怎么也半小时左右,那是为什么呢 也有个依据。叫做五十营。每天转五十圈,算起来 一圈大概28.8分钟,所以留针半小时或半小时以上。
    五十营是鸿篇巨制,洋洋洒洒,营气行、卫气行  还有解释  好几篇说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另一篇与五十营有关的章句。
    灵枢根结第五  原文: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灵枢根结第五这一篇当中 提出了好几概念 也很重要的一篇 但是都不太靠谱,比如 进入标题的根结概念,以及 文中提到的 关阖枢被误会为开阖枢的概念 现在还被人用开阖枢来解伤寒,接下来就是这一段 五十营。
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第一句,明确提出,一日一夜五十营,看起来好像是五十营的那个概念。如果不是这个数呢 你就发狂了,或者病了。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
    接下来解释五十营,所谓五十营,就是五藏皆受气,被营养了,具体呢,就是要持脉口,接下来大跌眼镜。他说的是五十动,不一代  这是脉象  没有更代  没有脉象的变化,就说明五藏的营气是正常受气的,接下去简单了 简单的规定  四十动如何 三十、二十、十,都是讲的脉搏次数。最后一句 五十动 五十个脉动没有出现代脉  就叫做常=平人
    这与五十营,分明是不同的概念!所以 第一句 一日一夜五十营,根本就不是一日一夜五十圈的意思。而只能理解为 一日夜之中 五藏受气都以五十动来判断是否受气、是否受营,至于作者所确定的一藏、二藏无气这种分类,是不是有道理  还待验证,不过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理学知识去验证一下。
    以一个体重60公斤总血量约4000毫升、心率72次/分,每搏输出量为80毫升(每项数据取其平均值)的成人为例,其血液循环一周所需时间约为:4000/80=50动。因此,五十动很接近现代医学血液大循环周期,约40多秒。而不是生理卫生所谓的20多秒。
    若乎八尺之士,手阴脉从心至手,为4尺,臂展8尺;从手回心上头(相当于肺循环)5尺;从头走足为足阳经,8尺;算上脚板来回约1尺,阴脉回心是7+1=8尺;总共4+5+8+8=25尺。
    五十动25尺则每2动一尺。因此,呼吸定息,成人在安静时每分钟16-20次,呼吸率与脉率之比约为1:4。一息5至,则气行2尺半,五十动行25尺。而不是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五十动才走6尺,说五藏在六尺就都受气了,这是不可能的。
    以此计算结果,大约10-12次呼吸,脉动约50次,为一周脉。
    以寸口为起点。2-10动在手阳脉,10-26动在足阳脉,26-42动在足阴脉,42-50动在手阴脉。分为四个大体部位。所以古人的数据 存在很多问题。
    最后这一句 是某派脉法的内容 我估计,但是意义不大,就是可以依次确定病位。如果这个是对的,五十营就错了。留针时间规定30分也就错了,子午流注就更站不住脚了,不到一分钟就该是一周,而不是28分钟。所以这篇,很可能早于五十营那个鸿篇  但是被误解得相当离谱。
    五十营不仅数据错误 也没有任何依据和道理,而五十动非常符合现代血液循环数据,动数发息  不满五十  不知是仲景语还是唐代人语,可见 至少唐代以前 针经写作中期  大约当东汉至六朝之间,就存在这个五十动的数据,而古人 又是如何观察到五十动的周期的呢?他们没有精确的每搏输出量,总血容量倒是可能有,每搏输出需要精密仪器,他们怎么得出这个数据的,我百思不得解。我甚至怀疑 这个数据来源于一个更高的文明,希望各位能找到一个合理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2

帖子

654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412

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5-8-2 17:13:02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6

帖子

18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94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1 11:41:58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经典,才能有所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7-4-28 09:54:27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5#
发表于 2020-8-13 09:08: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5-5 10:56 , Processed in 0.08398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