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2996|回复: 5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脉篇第十 新解【原创】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858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5:5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脉第十
原文: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是岐伯、伯高等人的学生,而雷公又是黄帝的学生,禁脉就是禁服,脉字误为服,所谓禁就是极为保密,禁止随便传授。这在古代不仅方技也好,各种行业都是如此,包括军事工程等等,读了孙子兵法也不会安营扎寨,也不会行军布阵,技术性的知识都是不落文字,口传心授,大概是怕坏人学了去为非作歹。
雷公之问,《禁脉》有言,经脉是刺法的开始和基础,“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这等于对经脉进行了概述,经脉的由来是通过刺法的实践,而刺法又是以经脉的分类为基础和起点,然后再与藏府次、别联系。所谓营其所行,制其度量,营和制,都是建造,换言之,经脉是的构建也就是人为的分类,以制定其行走路线和度量,然后来次别、区分藏府。那么这是怎么实现的呢?


原文: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黄帝回答说,人生命的开始,最先是受精,然后是生脑髓,再生骨作为主干,脉运行营养,韧带如柱子,肌肉如墙壁,而后皮肤坚固、毛发生长,直到后天生下来,饮食入胃,脉道因此通利,后天血气开始运行。
黄帝回答这一段,几乎类似答非所问,但实际上却是把经脉的结构、功能,统统交代完毕,从成精开始,生脑髓等等,最后血气乃行,无一不是经脉功能,但是雷公这个学生,与后世众多读者以及医经专家一样,说了这一大堆等于没说,不懂,继续问。
原文:雷公曰:愿卒闻经脉之始也。
卒,尽也,意思是说黄帝老师您说清楚点好不,到底是咋回事,黄帝也是无奈,只好再说。原文: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所谓决死生,除了作为诊断的方法,同时也是这个生命开始的作用,直到其失去作用而死,比如截瘫那就等于死了一半,处百病,处:居、定、制,不仅诊断百病、居留百病,还可治疗百病,治疗的方法非常之简单,即是调虚实,用一个字来表达: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858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2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4-12-3 16:28 编辑

接下来大段是讲经脉循行,是对付考试的,就不详细描述了。每一条经脉描述走行部位完了以后,都接着是动则病、是主所生病,啥叫是动则病呢?下文就有答案。难经里面说,是动则病是气,是主所生病是血。这就完了,千年来都解释得乱七八糟。前文提到过“六经之脉不结动也”脉的结和脉动,是动则病之所以如此难解,就是因为这个经脉经过这一番整理构建,完全失去了原貌,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只好先把后面的一段看看:
原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十二经脉伏行分肉之间的部分,深而不见,是看不见的,是什么呢?没说。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足太阴呢,过于外踝上,应该是内踝不是外踝,这里的足太阴是看得见的无所隐藏,而看得见的这个经脉浮在表面,都是络脉,啥叫络脉呢?
“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太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凡诊络脉,脉色青””诸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刺诸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一次任脉侧之动脉,名曰人迎”等等。


所以很显然,络脉分明就是静脉,深而不见的那是动脉或者深部静脉了。


原文: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
喝了酒以后卫气盛,皮肤上的静脉先鼓起来。
原文: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所以呢卫气平复以后营气才会充满,接下来就解释了“是动则病”: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不知道为何各位注家都是视而不见呢?这是何故呢?原因何在?因为他们都是不承认经脉与动脉静脉有着无比密切的关系,非要往虚无缥缈的概念上去搞,所以呢,难经那个解释也是胡说。显然难经不可能是涪翁的徒孙郭玉或郭玉的徒弟,都不可能这样胡扯,可见时间久了就难以了解原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858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8:27:06 | 只看该作者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这篇文章看起来滴水不漏,但也详细的交代了经脉的构建,起码主干的部分是交代了的。那就是血液循环、血管。之后再增加经水、经筋、经别、皮部等等,也就是围绕血脉这个中心,把周围所有组织都构建了进去。所以自宋代王惟一这些医经专家修改穴位归经,重新拟定经脉路线,导致对经脉的理解成为点线结合(为了将就穴位位置,被迫使经脉锐角弯折,从而造成连点成线的事实),影响深远,到现在学院派也还是那一套,甚至还不如。


在经脉是主XX所生病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小肠言主液所生病,胃主血所生病,胆主骨所生病,三焦主气所生病,大肠主津液所生病,小肠主液所生病。其中好几个液、津液、气,事情就比较复杂了,那怎么区分呢?还是是动则病为主,哪条经脉的脉口脉气动了,异常的病脉了,这是讲脉诊,有一些神志病与胃肠有关的,这些都是末节了,是动则病的含义清楚了,其他都容易,可以自己看。


需要提一下的是,十二经脉循行均在描述完以后,接着先提出“是动则病”,然后是“是主某某所生病”,然后例行公式一般的一句:“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显然,这一句,是分了数种情况,虚实补泻两种,陷下灸之又一种,第四肿是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其中是否会存在虚实兼有,而补泻兼施呢,不能排除。但是,每条经脉的最后一句,都是人迎寸口脉法,这首先是和“是动则病”矛盾的,是动则病是分经候脉法。其次呢,人迎寸脉口脉法所规定的补泻,是补泻兼施,完全把上面的灸法、单独补泻法、不盛不虚法,排除在外,这个脉法是不完全分类的,上一讲已经叙述不再继续。很显然不是同一个作者,在最后一句进行狗尾续貂之作,或者注文窜入正文。因此,灵枢篇章的次序问题,这是个线索,十二经脉定名晚出魏晋期间,而人迎寸口脉法晚于十二经脉的经脉篇,于是很多关于人迎寸口脉的篇章,都是魏晋到六朝完成的。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篇,是六节藏象论,与运气学说的发端有较大关系,其大概产生时代是有线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858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9:47:02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重要的一段是五阴脉的气绝。
原文: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笃丁死,火胜金也。
这个讲肺主皮毛。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这个不是足太阴而是手太阴,并且这个行气温于皮毛,这是卫气的功能,卫出上焦,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失去津液的濡润,毛先死头发也掉,指甲也出问题;这叫手太阴气绝。顺便假设一下,有个人不幸失去双臂,手太阴脉那是大部分没有了,这个行气温于皮毛的功能还在不在呢?手臂五腧穴也没了,“标本根结”的“根本”没了!而标和结还在,皮之不存,毛却在?照这么说起来标本根结都成了问题。
丙笃丁死,火胜金也。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这是讲五行相克,丙丁都属火,火克肺金,津液气绝,有没道理?有道理,但不能无限类比。比如,要认为这与时间空间人体内外都有关,那不是整体观,而是泛联系论,就好比月周期决定了月经,不知道激素是不是来自月球。五行生克这套理论自相矛盾的,靠不住。


原文: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手少阴心脉心主血脉。
原文: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太阴脾主肌肉。
原文: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原文: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上两段是肾主骨、肝主筋。皮、肉、脉、骨、筋,这是身体除了藏府的外围部分,还有剩余部分没有?没有了,五阴脉实际已经完全把经脉的所有功能全说了一遍,也把经脉的主体部分交代完毕,所以五阴脉实际上是五藏脉,也就是五脉系统,但这个系统却不是线条的循行,而是立体的深浅层次,对应的刺法就叫五刺,前文有交代。所以我们看到了两套经脉体系,这就是经脉篇与灵枢的一点小秘密。可是这么明显的东西,没有人去追究,都陷在那个十二经里面难以自拔,还搞什么循经感传的结构验证,真是无以复加的愚蠢,20年前就浪费了国家20多个亿,按照通货膨胀相当于现在2000亿,得出一些狗屁的结论。灵枢交代清楚明白的事情都视而不见。这只是个先入为主的观念问题,有个错误的前提:结构决定功能,这个就不深入了,基础理论没人感兴趣。
原文: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细子,这个是方言了,这是哪儿的方言?细娃儿、小孩、小子,觉得四川有些地方就这么称呼小孩的,汉唐之时官方语言的发音大概都接近粤语或者闽语的一支,参考张建成兄的河洛语考。所谓的客家话,都是从北方迁到南方的,而现在的官方语言是北方民族满族带过来的,卷舌音很多,语速较慢,音调较少,表达较为苍白,粤语是真正的古音,还有闽南语也是古音。
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静脉是不能跨过大关节的,大关节上一般是没有大的静脉的,到了大关节一般都进去了,就看不见了,就叫出入,然后在某处又出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
古人认为血络淤阻不放掉就会得痹症,是不是这样也不尽然。放血疗法在国外很多地区曾经存在过,据说培根先生就是被放血给消灭了。
原文: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
这里讲的鱼络诊法,大鱼际,小儿诊法看大鱼际,多用这个才是对的,看食指很多时候啥也看不到。
原文: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少气泻之要晕针了,这大概是站着发闷了得坐下去,古人坐地下的没凳子,放倒睡平更好,这是减轻心脏泵血负担,并不是注解说的躺下的给扶起来坐着,这样只会更糟,也是书呆子的注解。
原文: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去欠),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寸半。别走阳明也。
接下来是络穴,叫做别络别出一支,也是静脉。伴随着神经在走行。
原文: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尽皆纵
百节尽皆纵,胆主骨也这么说,到底哪个更主,看看就好了,都可以。
原文: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亦所别也。
实则必见,虚则必下:实证一定会鼓起来看得见,虚证一定会陷下去。如果在规定位置看不见,怎么办呢上下找找,有些人,生的不一样,络脉走行有差异。十五络就是十五个常用泻血的静脉而已。到这里就发展成了十五个穴位,叫做十五络穴,所以无论穴位还是经脉都是从血管来的,经脉第十这一篇本身已经阐述得很透,连经脉发展的过程都透露了。先有一些零散的络脉、脉口,十一脉是汉文帝时代,十二脉是东汉时代到两晋完成,五行理论渗透以后,之后根据藏象五行学说又构建了五藏脉和十脉,不过没引起重视。补充一下,经脉篇在讲完是动病所生病之后,一般都接着写了人迎脉口对比如何,就存在一个问题,是动则病明显是讲的分经候脉,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寒热表现,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卒然动、突然变动,坚、陷、空,与其他的经脉脉口不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所以依据这个十二经脉各自的脉口比较而得,才会有是动则病,而人迎寸口比较明显与这个方法是有冲突的。因为人迎寸口脉比较都在段末,而且与原文作者本意完全背道而驰,这完全是另一个人加进去的。因此人迎寸口的脉法,极可能晚于十二经脉完成时期,并且该创造者完全没有读懂什么叫是动则病。否则还敢这么狗尾续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5#
发表于 2017-4-28 10:33:57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6#
发表于 2020-8-13 08:35:2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4-29 04:50 , Processed in 0.09082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