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3982|回复: 4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针解第三 新解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51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09:2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针解第三》
小针解第三,《黄帝内经太素》与《甲乙经》都没有此篇。可见,此篇或以粗陋不取,或晚出自学成才者。小针解的文章,很明显是注解九针十二原的部分内容。并且没有提到岐伯黄帝,可见还有自知之明。大学教材还将此篇列为经典课程,实在是笑话.
原文: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著于人也。
著于人,著、明,这句话解得并不好,但无关紧要。
原文:粗守形者,守刺法也。
守形与守神相对,形,不是刺法,形与神相对而言。
原文: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
这倒是对的。守神是虚实补泻,守形呢,就不知道刺法的补泻,所以上文守刺法的解释就错了。守形就是流散无穷的,拘泥穴位那是粗医所为。
原文:神客者,正邪共会也。
神乎神,客在门。他断句成了:神乎,神客,在门。他把神客理解成了正气和邪气,这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小针先师那会儿没有正气和邪气的对举说法,而正气和邪气在早期针经当中也不是人体的内容,而是指外界的风气,到了后来才变成人体正气邪气。外界的八正之风,叫正气,正气也会成为邪 ,叫做正邪,“正邪之中人也微”,不知不觉就中了。邪气呢,就是不正之风,非时之气。二者都不指人体。
难经的正邪概念,第五十难:病有虚邪,有实邪,有贼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别之?然:从後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风得之为虚邪,伤暑得之为正邪,饮食劳倦得之为实邪,伤寒得之为微邪,中湿得之为贼邪。
难经的正邪,是自病,也就是没有邪气,还举个例子伤暑,暑气是正气致病。所以这里的神与正邪的概念一点关系也没有,可见这个作者是很晚的。这里的神就是指脉气,脉气的表现,客在门,就像客人在门口,是可表现的、是可以“游行出入”的。所以甲乙经和太素没有这篇,很可能这篇已经晚于甲乙也晚于太素。
原文: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
人体正气的说法,小针九篇都不会看到。这个出入不是邪气出入而是神气出入,神气之所游行出入。所以他又解错了。
原文: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未睹其疾者,实际是不知虚实的意思,而这个解释成何经呢,这是分经辨证,是后来的人迎寸口脉法,不是小针老师的脉法。人迎寸口脉法就是为了分经,是有很多问题的,到时候会解析。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实际小针老师辨病是很简单的分虚实,并不专注于归某条经脉,而取原穴合穴本输穴五腧穴来治疗。
原文: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
这个是对的。
原文: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
这里又大错。关、机是机械运转的关键,粗守关、上守机,对应着“粗守形,上守神”的高下之别。机关不是关节也不是四肢。守机比喻守神、守关键、守虚实,血气之虚实可以表达正邪情况但最初没这个意思,就是虚实而已。守神,是守虚实,不是守气。
原文: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
机关的比喻都被这小针解的作者给误导了,清静而微,脉诊的要领而已,并不是说得气的感觉。况且得气也不是指针感,内经有多处说明是指脉气变化。得气而守气勿失,就玄化了,不知所云,血气周流不止,守得住吗,又能失去什么呢?就在那里搞鬼胡扯。
原文: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
这是讲不可逢,逢就是迎,迎而夺之,就是泻法。如果讲的是补泻,这里是不可泻,他说成不可补。往来对应逆顺、迎随、实虚、泻补他刚好说反。
原文: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这里也说反,可见他是个糊涂蛋。
原文说过,追而济之,恶得无实。此人虚实的概念都一塌糊涂,竟敢注释针经。
原文: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小针哪有这个意思呢?不可以举起来就击发,就是随便刺不瞄准不知虚实,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这句对。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这句画蛇添足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不知道补泻,与血气已尽气不下没什么联系。
原文: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
前一句对、后一句不对。要与之期,前面解释过,要点与之约定、规定就是补泻的规定这个要点,不是时机的问题,这种歪解真是旷古罕有。
原文:粗之闇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
粗之暗,就是不知道虚实补泻而已,他这个冥冥微密之气的玄说害了很多人。工独有之,就是知道虚实补泻,不是什么针意。
原文: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
这一段他也是没搞懂,自以为是,这是说虚实的。
原文:明知逆顺正行无问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清楚知道虚实,补泻就大胆操作没有疑问,与取什么穴位无关。后一句解释正确。
原文: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
这句基本也是对的。
原文: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
这句对。宛陈,宛,就是郁,陈就是久,郁结久了就会淤络,就可以泻血。
原文: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
这里的邪盛,是人自身的表现,是实证不是正邪对举的邪气。
原文: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这一段前面是对的,后面又不对。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补,就是增加,泻就得泻出东西不是恍然若失,而是真要泻出邪气、液、血。
原文: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
这是对的,高下和表里阴阳是基本的分法,是同构的。要小心左右阴阳的分法,那讲的不是人体是自然界的主观图式。太阳运动放到人体就出问题,什么左肝右肺,捻转补泻,都掉沟里。
原文: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
这里完全自说自话 ,原文讲了针中脉则浊气出,那是针害,指出血,没这么多说法。
原文: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
前面讲上中下分部最后落实在针刺,实际是讲的针刺浅深三部而不是人体上中下。另一篇讲三刺治法开始要浅刺出表邪,实际依据就是这里,后面会遇到。
原文: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
皮肉筋脉四部的层次分法是针刺的另一套系统,不同于十二经即是五刺法刺皮、毛刺法、浅刺法、刺肉、腧刺法等等,刺筋是关刺。还有短刺、骨刺。
原文: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其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
这一段,不看原文还以为他对了,实际还是错,取五脉者死有前提的。前提是补泻搞反了病益甚,之后再来用五脉、三脉大泻法很危险了。
原文: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
这有点不着调了,这句明明是对前面的说明,他给来一句取五里五往,五里,阴尺动脉=桡动脉这个地方,粗针给来五下非要刺到动脉不可,这就会杀人的。作为医学经典这么写,知道这里有危险,还知道是“五往”,莫非先生您试过真会杀人?小针老师直接说禁刺,他给来个五往,这是个危险人物。夺阳者狂,正言也,郑重告诫。前面说过阳气津液不足了,会烦躁的,用正言来搪塞。
原文: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
一其形,他没有说清楚。外揣说过浑束为一,啥意思呢?四诊合参,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仓公从老师那里学的五色诊病不仅是眼诊,还有面色。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这是讲尺肤诊,尺肤诊在后文。小针老师用的诊法是五色诊病以及尺肤诊。知其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这句话又暴露小针解作者。邪正,小针里面指人体自身的虚实表现,虚邪正邪之风指的是外界之风,给搞混了。
原文: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调而去之也。这句解释是对的。
原文: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
这句又是不对。
原文: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这句错在哪?大家应该知道了三百六十五会,不是讲络脉的也不是讲关节,原文明确说是讲神气之会、神气之游行出入。所以前面他讲神客也就讲错了。
原文: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
脉口气内绝不至,脉口气可以分内外,可以分阴阳,这是不错的。反取其外之病处,原文这里说的是藏气绝于内,怎么又有外之病处?这是想当然。
原文: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其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外绝不至,寸脉没有了,尺脉还有。原文这里用错了补法实其内,而不是反取四末。而补法并不强调致阳气或者阴气,而用针能做到的补法是有限的,补阴补阳都是局限性的,真正的阳虚阴虚都不行。阴阳只是部位、经脉之气、或寒热的粗略分法,并且不能一一对应,前几天讲过,阴阳为纲是有疑问的。而这里解释,在四肢用针使阴气出、阳气入,哪有这种针法,这是胡扯。这里的厥证、闭证是阳证实证,相当于热厥,应该取四末泻之。
原文: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
循,是修的错字。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所以这句话也错解,察其目是为了观察(神气)散复,而声章=声彰,声音表现正常的意思,不是与平生异,而修明与声章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是并列的,所以“循明则声章”这句也胡扯。因此这个小针解作者怎么搞的,估计针经前后文没读完就挂科了。错误多多,漏洞百出,医界奇葩,小针解就是这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2

帖子

654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412

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5-8-12 12: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6

帖子

18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94
板凳
发表于 2016-10-21 11:41:42 | 只看该作者
努力学习经典,才能有所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7-4-28 09:55:0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5#
发表于 2020-8-13 09:07: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5-5 16:03 , Processed in 0.64355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