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7901|回复: 11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营卫生会十八、卫气行第七十六 新解[原创]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19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2: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5-1-25 14:52 编辑

营卫生会第十八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
人的气是怎样来的?阴阳(营卫)之气是怎样会合?营、卫怎么定义?营气从哪生成?卫气在哪里(与之)会合?老壮不同(张介宾曰:五十为老,二十为壮),男女有异,请告诉我吧,老师!
原文:
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而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卫清浊的问题,在这里出了点问题,如果以清浊分阴阳,这里刚好是反的,其他篇有“食入于胃、浊气归心”“针中脉则浊气出”等,显然浊气又可指营。但这里的逻辑,起于肺脉之血,含氧动脉血颜色与静脉血有差异,以这个来分清浊。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注意下这一句。既然提出了“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那么二者之间循环发生的关系问题,在前几篇是没有交代的。而“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实际指的部位的阴阳,而不是指营卫各行其是然后相贯,因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显然指的是部位阴阳而不是营卫的转换,那么这就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既然营卫气血都可以叫“一气”(余意以为一气耳),粗分为营和卫,并且有脉内和脉外的区别,除了这种阴阳部位循环时间的交替问题,二者之间还是否存在相互支持转化的过程问题,是缺乏交代的。其次,如果说卫气是“阳因而上”,温腠理分肉肌肤毛发,那么,体内的温煦和防御,又由什么来完成?它又该叫做什么呢?再次,如果卫气夜入于阴,那么阳部还有没有卫气温煦了?或者营气是否需要出表呢,与卫气相反对称而日行于阴夜行于阳?等等,理论存在很多问题。
简化一下上述问题,可以归为营(血)卫(气)两大类作用的分布与状态问题。而这个状态,在《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当中,可以把一日分为四个时段,与春夏秋冬的生、长、收、藏,同构相应。由此,中医的基础理论,一直存在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状态转换与线性流注之间的关系问题。发一篇旧文:
态转换非线性
中医把失眠叫做阳不入阴,那么入睡的状态,显然就该是“阳入阴”。这大概就可以和卫气“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相联系。其实二者还是有很大不同。阳不入阴,并不单是具体的指卫气。更重要的是意识的状态。
睡眠,意识到哪里去了?或者说,意识处于什么个状态?科学也不好回答。据说现代心理学可以回答一些,做梦的时候,潜意识在活动。但是,潜意识只是意识的一部分,并且其中的运行机制,跟清醒意识有些不同,其条件反射的机制,或者说串行化的态,是另一种方式,甚至可以没有逻辑。
阳气若天与日。夜晚太阳沉下去,入于阴,是自然现象。阳入于阴,并不是说阳气完全在阴分了,没作用了,不是这么绝对的。就如人入睡,意识到底还起不起作用一样。
同理,卫气日行于阳,在工作,夜行于阴,岂不是说阳部就没有卫气了?这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个相对的状态。类比一下(取类比象),入睡后,由于肢体运动基本停止,血液循环更多的进入内脏,但并不能说,肢体就完全没有血液了,道理很简单。
卫气随时间的状态变化,同时也要随人具体的状态而变化。倘若夜晚不睡而剧烈运动,阳入阴是不可能的。既然可以阳不入阴,卫气同样可以不入阴藏。但是这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机体需要休养生息,整个状态的循环往复,内敛或外散,是整体状态分布。
这种循环,跟血循环、淋巴体液循环,有莫大的关系。卫气循环,显然是立体的,而不是什么线性循环流注,血循环比较特殊,营气(血)循环,现代医学很详细,也不是什么十二经流注。当然如果有什么专家非要说营气不是血液,那就没法讨论。因此,子午流注,或者说卫气循环而行有什么呆板的周期和路线,是不可靠的。
态是相对的,态转换并不需要线性关系并且也不是线性。经络学说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把经络误解为线条,而不知道,经络与解剖,同样是对人体的完全分类。自从以线条标记经络,只是一种方便法,但却造成误解,以为经络是线条,以至于有连点(穴位)成线的笑话,尤以经络铜人之误人为甚。线性关系是追求动力学因果,也就是经典物理力学所倡导的方法,这是近代科学的起源,类似的思维方法在古代已经发生了,那就是流注的线性思维。
而流注本身的定义是不成功的,就是怎么规定这个起点的问题,好比脾气散精到底算不算流注的起点,这是一;其二,所谓流注应时的时间序问题,气血“头”到了哪里,这里主时或开,那么同时其他地方,就不存在循环流注了吗,那它们是个什么状态,无流注无气血?大概可以归纳出十多个问题,根本无法自圆其说,参见《子午流注批判》,这里不多说,反复次数多了味同嚼蜡,不是啥人都可以论医,爱玩的继续玩。
原文: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古人从营卫气血盛衰的角度来解释睡眠问题,由于营血的衰少、卫气内伐,也就是经方家所谓的“营卫不和”,所以白天精神不足、夜晚又睡不着。
不昼瞑者:《甲乙》昼瞑作夜寤,也就是说少壮晚上睡不醒的。而老人却睡不着。
不精:有人解释为不清爽,也差不多。“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不精,就是不养神,精神差。
原文: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卫出焦。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三焦历来是个大问题。这里解释了三焦的问题,因为营卫与三焦关系重大。这里解释三焦 ,讲的是三焦经脉的循行,然后接着说“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这段话实在太令人震惊了。看过前面讲解十二经水的同学,应该清楚,三焦不仅仅是一条经脉,三焦的定义是水道,是原,原者,三焦之尊号,十二经之根本,原也。而十二经水,也就是经脉运行水液的部分,因此等价于三焦结构。而这里这段话,提出,常与营俱行于阳,分明是在说营卫都是一起循行的,最后五十度复大会于手太阴,成了脉学独取寸口的理论基础。所谓复大会于手太阴,那不过是桡动脉,换成任何一条动脉,都可以说过去。而三焦的问题不止于此,后文又分别三焦的功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实际是三部分类藏象的功能组合。三焦的概念一开始就很独特,首先他是府,其次 三部分配不同功能,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同时统摄了三部所有藏府的概念。因此其独特在于,三焦几乎可以成为藏象概念之首,五藏六府都可以不谈,只谈三焦,这是可行的。所以这个三焦的概念和定义,一会说他是水道,一会又统摄了津血的生化,中焦如沤,中焦的功能消化吸收,生化之源,气血之源。本来是讲水液也就是气的通道,然后又包括了血。既然水液也交给经脉了,三焦可以抽身,但是又没有去弥补。现在我们可以区别一下。六府之三焦,讲的是膜原结构也是经脉结构;三焦辨证之三焦已经不是膜原结构,而是三部分类藏象,二者根本两码事,这个问题从没有人理清过。
原文: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有热饮食之时出汗不循卫气之道汗出不循卫气之道说明汗液即是卫气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所谓的营气卫气在营卫生会第十八解释很清楚经脉运行的内容就是营卫那么脉者血之府脉是血管卫行脉外脉外的部分就是经了卫气之道经脉是两个概念不是一个合起来变一个
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气血营卫分为四个了汗就是气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上焦如雾,雾化了熏蒸皮毛去了,卫气。下焦决渎渎就是水沟中焦如沤腐熟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虽然说营出中焦,这段还是出上焦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这个血是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所以这个营气指的是含氧血,也就是解释了魄的功能所谓的载营魄抱一营魄后世的道家有些就变成妖道了什么三魂七魄胡言乱语的
《营卫生会第十八》继续解释五十营,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并且指出“营出中焦、卫出上焦”。《卫气第五十二》“五六腑。。。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提到标本虚实补泻,气街。特别提出“积不痛,难已也”。就是积聚不痛的很不好治,类似癌症了大概痛的反而好治《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津液分为五种形式天寒就是尿液、呼出的水气天热就出汗,哭泣就是泪水胃中热就喜欢唾故上焦出气(卫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津明确的说了卫气是津液其留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涩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行走的叫津停留的叫液津液不化,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回肠,小肠肠中走水下腹胀水多了溢出去就成水胀、水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19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5 14:52:39 | 只看该作者
卫气行第七十六》继续解释五十营,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然后说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于头,循足太阳。那么如果你醒了不张目,一直闭着,那卫气还行不行呢?卫气行从目开始,分散各走手足阳经。然后行阴分,复合于目,为一周。这样,在清醒状态,一昼可行二十五周。夜晚阴受气,到底是睡着才开始呢,还是入夜就开始?这也是个问题。
先从足少阴注肾,从肾注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如是二十五周于夜。后面说以人之卧起之时有早晏,奇分不尽,所以这是以睡眠和清醒状态为界的,而不完全是以昼夜为界,倒时差也是这个原因
然后又说: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病在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不太好理解,难道是睡着了去刺?肯定不是。看下文分析。
下文就具体讲了水下二十五刻的气所在,注意是二十四小时分为百刻,一刻约当14.4分钟。二十五刻为360分钟,为六小时。从水下一刻到三刻,人气分别在太阳、少阳、阳明,第四刻在阴分。后面仿此。比如二十五刻,除以4,余1,气在太阳。二十四刻,除以4,无余,气在阴分。
注意,这里候气刺之,候的是卫气。以平旦为纪,以夜尽为始。也就是从太阳升起为始。如果当地6点天明,则二十五刻,是十二点一刻之内。必须以当地时间而不是北京时间。这里又说卫气并不是一直在阳分或阴分运行,与前文所谓“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是矛盾的
结合前文,可以知道,卫气白天行于阳,最后复合于目之前是要行于阴分。夜晚循足少阴行于五脏。但还是有个问题:前文说一昼二十五周,如果每周用时4刻,则二十五周刚好是100刻,即24小时。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吹牛,看懂了再发言,内经的注家,请注意小学算术题。
所以五十营到底有多少个说法?统计一下:根结第五,五十营十五、营气十六、脉度第十七、营卫生会第十八、卫气行七十六,每篇都有所不同。所以,有什么理由说哪一个是正确的,其他都错了?随便拿一个来做依据就行了?在下对你们真是很佩服,无以复加。
按所言五舍九周,每舍运行1.8周,则五十刻十四舍运行25.2周,百刻则为50.4周,每周约耗时二刻,则二刻之内必有行于阴分的循环,为什么第四刻才在阴分呢,这可如何是好?
所以五十营的问题也是自相矛盾没法解决因此,水下百刻是一昼夜还是一昼或一夜,还是2百刻一昼夜?倒是真的是个问题,可惜历史上从没有2百刻计日时的规矩,否则更加混乱。在此文中明显矛盾。如果实在要统一后文的四刻在阴分,那么昼夜应该是两百刻,十四舍耗时百刻,二十八舍耗时200刻运行50.4周,每周耗时约3.97刻,才能吻合。那么,一刻的时间是7.2分钟,卫气约半小时28.8分钟行一周。28.8分钟这个计算结果就成了留针的依据实际上五十营并不可靠不符合血液循环速度而五十营存在另一个定义,罕有人知:
所谓五十营者,五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这里解释的五十营,实际等同于五十动。而五十动以前已经分析过五十动和五十营的关系应为先有五十动的概念五十动而营周身日夜不停是谓五十营结果就被改成一日一夜五十营还长篇大论这就是所谓的经典也是这样乱三刻在阳,四刻在阴。不管以百刻计,还是两百刻计,四刻必定在阴。如果以百刻计,四刻在阴已经两次,已经是转了第二周。这个大家可以自己计算
当时的发展水平使然?运行顺序途径,没交代清楚,从目到手阳经,还回不回去,没说。到足阳经,从足心,从内踝上阴分,再回到目。按百刻算,一刻在太阳,二刻在少阳,三刻在阳明,四刻在阴。显然说不过去,二刻必然有在阴分运行回去,为什么又在少阳?如果用两百刻计,前三刻在阳,后一刻在阴,速度和时间途径都不清楚,在阳经时间多,在阴时间少。并且三阳长度不等,足太阳明显最长,应耗时较多,等它跑完,其他短的早就跑完了,难不成短的还要跑慢点等着长的要跑快点大家一起回去?三刻均分三阳明显忽悠,毫无道理
所以,三阳同时运行才可信,以足太阳至足心回目完成一周才算一周于身如环无端来理解,从阳经开始的时候,莫非阴分居然没有气?有病吧?这个事情,的确也跟子午流注一样子午流注也是过渡臆想的产物,这就不说了,不想再说,喜欢就继续娱乐
回过头再看看脉度第十七:
脉度十七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话岐伯就把依次流注的五十营和子午流注都骂了黄帝也发现问题,气在阴分就不管阳分,为啥?岐伯说,不得无行,如环无端。子午流注就搞个开阖,搞了个端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莫知其纪,还给找个端出来,还要对应时间实在强悍明白问题在哪了岐伯直接就说了,没这回事!内外阴阳是同时溉、濡的,不得无行!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缺了就得坏死,亏得有些人还是学医的。又凭什么说是依经脉次序流注?真读书的,真正尊重经典的没几个人灵枢、素问里面也抬杠,很热闹所以关于五十营这几篇的内容,都不是一个作者,好几个人在打架。
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首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3

帖子

10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67
板凳
发表于 2015-5-8 11:39:34 | 只看该作者
没好好看书,卡在 营 上好久,一直看字面以为是 输布津液 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2

帖子

654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412

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5-5-24 14:09: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552

帖子

2099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473

内部学员勋章

5#
发表于 2015-6-27 13:58: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6#
发表于 2017-4-28 10:31:44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2

帖子

1107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558
7#
发表于 2017-7-17 11:02:0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0

帖子

115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85

内部学员勋章

8#
发表于 2017-9-17 21:41:20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氣息隨著呼吸升降出入同時發生,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和如環之無端,莫之其紀相應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22

帖子

6857

积分

五星会员

Rank: 8Rank: 8

威望
0
金币
6835
9#
发表于 2017-9-18 10:33:5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值得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466

帖子

926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460
10#
发表于 2018-1-27 17:48:4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感恩分享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5-3 13:03 , Processed in 0.08593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