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7230|回复: 13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交流群第一课部分

[复制链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0: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1-5 11:40 编辑

原文: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19:51:27
这个说的是扎针得气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19:53:32
悬阳:腠理间朝针之气也意思是扎针深入后还没有得气,浅其针以候卫气,候针感之气。两卫:谓迎随呼吸出入之气

邓少民(317355398) 19:57:29
你这个解说是谁的?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19:58:02
这个是修养斋的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19:59:04
意思是扎针进入后还没有得气,通过呼吸运针找针感

谢春山(53562014) 20:01:45
原文: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谢春山(53562014) 20:02:15
逆经下针为泻顺经下针为补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02:48
进针得气最为重要。针下沉重紧满者,为气已至(得气),应慎守勿失若针下轻浮虚火者,为气犹未至(即未得气),应用转针之法。即令患者吸气,先左转针,如气仍不至则左右一提也。更不至者,即用男内女外之法,男则轻手按穴,浅其针而候之卫气。女则重手按穴,深其针而候之营气之分。如此而终不至,针入插豆腐者,死不至也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13:17
修养斋先生告诫,这是血死不流,气息将断

邓少民(317355398) 20:14:08
你看的是他的那本书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15:13
《修养斋全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0:52:22 | 只看该作者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16:53
卫气居表而属阳,固护于外,如太阳之悬挂在天,故称悬阳。脾所主之肌肉为脏腑的外卫,卫气循行皮肤之中,为表之外卫,二者合称两卫。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17:27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镵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鍉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镵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员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鍉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员利针者,大如牦,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关节腔积液)也。九针毕矣。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18:59
这个九针现在只剩下毫针,镵针,铍针等还在用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19:17
没有多少价值。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0:27
大针者,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关节腔积液)也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4:54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5:39
上焦病如羽,扎针要浅。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5:50
病在表,浅刺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6:00
病在里,深刺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6:34
外关穴浅刺主表,深刺潜阳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7:32
有句话:腹如水井,可以深刺。肺入薄匾,一定浅刺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8:03
表病深刺引邪气深入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8:27
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恇。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9:13
针灸要对证才有效。阳病不要补阳
10-李松原(1479006283) 20:29:23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29:35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邓少民(317355398) 20:30:00
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0:04
这个上面刚刚讲了要得气。
邓少民(317355398) 20:30:04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0:20
立竿见影的代名词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0:58
黄帝曰:愿闻五藏六府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2:09
阴经有五腧穴,其中输土穴为原穴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2:46
阳经除五腧穴外,另外有原穴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3:00
所以六六三十六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3:24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3:36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3:57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脏有五。腑有六。而复有手厥阴心主一经,是为十二经。十二经各有络脉,如手太阴别络在列缺之类。又有任脉之络曰屏翳,督脉之络曰长强,脾之大络曰大包。共为十五络。总二十七气以通周身上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0:5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1-5 11:44 编辑

编写有些乱。上传有些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秀海 于 2016-1-5 11:52 编辑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5:41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贼风邪气之中人,高而在上),浊气在中(小针解曰:水谷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若寒温不适,饮食不节,病生于肠胃之间。此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言清湿地气之中人,必在下而从足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诸经孔穴多在陷者之中,故刺各经陷脉,则经气行而邪气出,乃所以针阳邪之在上者。)针中脉, 则浊气出。(小针解曰:取之阳明合也,足三里穴刺之。可以清肠胃之留滞。此下缺清气在下之义。或有所失。)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言浅病深刺之,则邪气从之入反沉,病益深也。)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经络疾病各有所处),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言九针各不同形。故其任用亦各有所宜也。)无实无虚(无实实无虚虚也),损不足而益有余,是为甚病。病益甚(反而为之。适所以增病),取五脉者死。(五脉,五脏五也。若不知虚实而尽泻之,令人羸败,衰残也。)夺阴者死(本输篇曰。尺脉动在五里。五之禁也。言取尺之五里五往以夺之。则五脏之 气皆竭也。故曰夺阴者死),夺阳者狂(如上文取三阳之谓)。针害毕矣。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6:54
这个是《针灸逢源》的解释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8:24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9:33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39:49
说明把脉针灸的重要性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40:15
五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则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55:52
二十七气:十五络穴,十二经。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传统365个常见穴位。
钟蒋騠(1736294008) 20:56:36
不是361吗?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56:55
其实不止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57:15
你看古籍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0:58:04
可能与天文地理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1:25:36 | 只看该作者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这句话是对针刺的要求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针刺时观察气色,眼神的变化,神态肤色的变化,还有语言的形态的各种变化,可以为针刺辩证提供一些依据。后一句讲扎针临床操作。左手推皮肤,感受病情变化,指导用针。左手指挥右手。右手扎针。
谢春山(53562014) 21:10:15
二十七气:十五络穴,十二经。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传统365个常见穴位。五日一候,十五日一节,二七日一气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12:08
修养斋:神嘱勿去,治病存亡,谓左手占候,以为补泻也。是以善针者,信其左,不善针者,信其右我是综合了几个大师的书发现有共性
谢春山(53562014) 21:13:30
意在在手
谢春山(53562014) 21:13:48
实是是左手定穴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14:00
"是以善针者,信其左",这句话很重要。不要忘记扎针时左手的地位
谢春山(53562014) 21:14:25
左手下感觉到穴位所在
薛晓蓉(547238725) 21:14:43
穴应该找穴区吧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15:05
不仅仅是找穴感受病情变化,指导用针,指导补泻。左手是领导,右手是工人
谢春山(53562014) 21:16:21
昨晚一个美尼尔氏的患者。扎左内关向下右外关直刺加左是三里和阳凌泉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18:19
谢春山(53562014) 21:18:26
左内关向下一直恶心呕吐呕痰两口,内关退针改直制,立即心脘安。留针十五分钟来时扶进来走时自[size=13.333333015441895px]行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20:30
内关平刺是交通心肾的直刺降胃气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29:19
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扎针见到效果不去针,没有扎到效果就去针,都不好
谢春山(53562014) 21:30:58
病中即止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31:29
比如高血压,心动过速,扎内关用强泻法,心率正常后,再泻,不得了,心衰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33:11
这是我看书后总结的
谢春山(53562014) 21:34:07
中府
名称释义
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调理肺气,止咳镇痛,配复溜,治肺热咳嗽
穴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谢春山:脾肺之气汇聚中府由此处开始外出向全身体表输布为气出之门。)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功能】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肺与支气管疾患,常可在此穴出现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配穴举例】配意舍治胸满噎 (《百症赋》);配阳交治喉痹;配定喘、内关治哮喘;配少冲治心痛、胸痛 (《针灸资生经》);配间使、合谷治面肿、腹肿 (《千金要方》)。
配肺俞,为俞募穴配穴法,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外感咳嗽。
配复溜,有生津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热咳嗽。
配意舍,有降气宽胸的作用,主治胸满。
治疗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谢春山注:地气在脾土运化后携热之性上升至肺天部与肺吸入的清气相和而肺吸入的清气性清凉,热之气受天气清凉而降也就是说天地之气在中府穴凉热相和形成温热之气外出温煦体表因肺位高其气外出必成下降之势。由此也就确定了肺的功能为宣发肃降

罗秀海
如果邪气没有出去,就出针,穴位有时会痛。有害上面讲的是出针的时机问题。比如:仰卧位扎委中穴。如果你没有扎出效果,没有针感,穴位处受损,邪气又没有出来,你就出针,会造成腘窝疼痛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45:41
出针早也不行,晚也不行出针时机很重要。不是扎上,留30分钟就可以。医者要自己感觉得气,气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5

帖子

198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18

内部学员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5 11:33:18 | 只看该作者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49:23
扎针不注意,也会死人
-佳木斯-李刚(1256916168) 21:50:56
这个注意事项说说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51:39
有人不把脉,凭感觉扎针,他老师发现患者面色变红,就把脉,发现脉象洪大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51:58
老师马上用泻法吓了一跳针灸不明补泻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55:21
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膺:胸口。比如昏迷休克掐腋下,俗称返魂锁
-佳木斯-李刚(1256916168) 21:58:00
针灸感觉比经方还复杂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1:58:30
是的。理论深厚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06:27
五藏有六府,六府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藏。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06:39
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藏六府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07:10
胀取三阳--足三里升清降浊飧泄取三阴--足三阴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1:11
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脖胦就是气海穴。膏是五脏的膜原。也就是脂肪膜。肓是六腑的膜原。气海穴治疗六腑有管道的大小肠膀胱胃等。鸠尾与五脏相关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2:12
今夫五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閇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里久,犹可解也;閇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閇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2:40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下陵三里即足三里穴),正往无殆,气下乃止,不下复始也。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高而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3:12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外感发热,浅刺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寒证痹症深刺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6:38
那个声音嘶哑的病人完全说不出话来,开的方子没有效,扎针4次好了7成了。取太溪太渊廉泉天突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7:55
针刺治疗各种热病,适宜用浅刺法,手法轻而且捷,就好像用手去试探沸腾的汤水一样,一触即还。针刺治疗寒性和肢体清冷的病证,适宜用深刺留针法,静待气至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19:22
比如膝关节疼痛内外膝眼透刺,长时间留针积水,变形都可以治疗。内外膝眼穴透刺是要求手法的扎针过程中遇到阻滞要运针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26:33
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疾外者,取之阳之陵泉也---比如头晕疾高,病在里,可扎阴陵泉;颈椎病疾高,病在表在外,扎筋会阳陵泉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27:45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这句提醒我治不好是自己没有本事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34:03
阴有阳疾者,取之下陵三里(下陵三里即足三里穴)--阴有阳疾,指六腑疾病。
罗秀海<luoxiuhai@sina.com> 22:34:47
无孔窍的五脏疾病,用阴陵泉好有孔窍的六腑,用足三里阳陵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4

帖子

210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05

内部学员勋章

7#
发表于 2016-1-7 21:34:24 | 只看该作者
厲害,支持,謝謝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13

帖子

642

积分

禁止发言

威望
0
金币
329
8#
发表于 2016-5-23 22:28: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中医是一门很科学的学科,有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中医不是拿来忽悠人的,也能治好不少的病种,但也有自己的短板,西医好像更科学,但一样有很多病束手无策,很多人说,中医说阴阳是骗人,其实,中医的阴阳和易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一星会员

Rank: 2

威望
0
金币
5
9#
发表于 2016-7-8 12:47:00 | 只看该作者
古文的慢慢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4

帖子

526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461
10#
发表于 2016-10-20 16:16:54 | 只看该作者
病在表浅刺,病在里深刺。病在表深刺引邪入里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5-3 07:40 , Processed in 0.10546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