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经典经方医学网QQ总群:42033485 许家栋经典经方微博 立足临床实践 攻读伤寒金匮

新人报道领金币 请您注册后到新人报道发报道贴 领金币升级发贴

经典经方论坛会员的访问权限 论坛提供了大量医案和各种资源 希望能为广大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经典的平台!

搜索
热搜: 经典经方
查看: 6115|回复: 6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苦欲补泻的比较以及《素问》与《辅行诀用药法要》之真伪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490

帖子

3万

积分

QQ游客

威望
3
金币
37941

超版功勋勋章内部学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5 15:3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6-6-5 15:39 编辑

五苦欲补泻的比较以及《素问》与《辅行诀用药法要》之真伪
1、肝
《千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
《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辅行诀》: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2、心
《千金》心苦缓,缓者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甘泻之,禁温食衣。
《藏气法时论》: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辅行诀》: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3、脾
《千金》:脾苦湿,湿者食苦(原作咸,据宋本素问改)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原作煖,据素问改)衣。
《藏气法时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辅行诀》: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4、肺
《千金》: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无寒饮食、寒衣。
《藏气法时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辅行诀》: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5、肾
《千金》:肾苦燥,燥者急食辛以润之,开(开字原脱,据素问补)腠理,润致液气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泻之,无犯(灶(焠㷘),无厚衣炙热衣、温食。
《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辅行诀》: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以上可见《辅行诀》所引“经言”较为正确,具体分析略。但是问题在于五欲变为五德,这是很不靠谱的,欲与德,怎能混为一谈。并且据考,所谓肝德云云,不早于明代。
另外,显然《素问藏气法时论》存在错简,如辛润致津液,显然是咸润致津液之误;辛散才是开腠理通气。由于藏气法时论显然不同于千金,这说明千金并非依据此篇而作,反倒是二篇错误都一致,说明孙思邈以后的素问与千金共尊蓝本是错误的(而辅行诀的“经言”蓝本反倒是正确的),或者直接抄袭千金,并且散见于《阴阳应象大论》的阴阳精形气味之论,也与真本千金不同,而被宋改依据素问校改,属于典型的倒果为因,如气味厚薄的论述存在颠倒(红字为宋改所删,括号为宋改或所增):
岐伯云(曰)。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味伤于形气伤于精。(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味出下窍,气出上窍。味者为阴气厚者为阳之阴。(味薄者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气薄者为阳之阴。则泄薄则通流。气薄则发泄,塞。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调和则平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烂食为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烂食为苦。以养心气。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这一段“岐伯曰”尤其令人吃惊,此段不见于今本《素问》,显然是被删。为什么要删掉,那是因为这个五行的讲法完全与其他几种不配套,各寄十八日的居然是肾。可见直到唐代,五行理论还是很混乱没有定论。除了南北朝陈延之时《小品》、唐代《铜人针灸经》依然是仲夏,《千金》则有:“四季之月各余十八日,此为四季之余日,主脾胃,黄肉随病也(一作内阳病)”之各寄十八日的脾胃、季夏土,长夏,仲夏,乃至各寄十八日的肾并见,显得相当混乱。据此,长夏一词很可能是后世依据王冰《素问》增补,而且恰好注解长夏的第一人也是王冰。倘若南北朝全元起《素问》有长夏一词,而《铜人针经》毫不理会,并且所谓隋代《全元起注素问》对于新词汇也不予注解,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只能说明长夏一词出现在唐代。
《千金 食治》:
肝病宜(则)食麻、犬肉、李、韭。(酸)
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薤。(苦)
脾病宜食稗米、牛肉、枣、葵。(甘)
肺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辛)
肾病宜食大豆黄卷、豕肉、栗、藿。(咸)
是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此之谓也。
《藏气法时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宜食咸。大豆、猪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毒药攻邪。
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五苦欲补泻在千金方中,是属于食治篇(食宜、食禁)的内容,本五谷五肉五果五菜均为食治,与“毒药”无关,宋改校书时,增加“毒药攻邪”四字,是依据宋本素问所增改。同时千金食治篇的食宜与《素问藏气法时论有多处不同,说明孙思邈时期所见素问》或所引录医经不同于后世。
食治的补泻通过食物的谷、肉、果、菜的五味实施并不涉及寒热,但在序论已经说明,如“仲景曰……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强调水火属性,以及高平王熙曰“夫在身所以多疾者。皆(因)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又鱼鲙诸腥冷之物多损于人。断之益善。乳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胆干。肌体润泽。卒多食之。(亦令胪)虚胀泄利。渐渐(自)(已。” 强调饮食不节、取冷太过、暴饮暴食是致病的主因。
乃至五苦欲补泻最终从食治变成了藏气法时论的“毒药攻邪”从而才可能有《辅行诀》把五苦欲补泻完全弄成了药疗而丝毫不提及此内容原本是“食”治,如“急食”某某味的用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0

帖子

1106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986
沙发
发表于 2016-6-5 16: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526

帖子

3223

积分

内部学员

威望
0
金币
1697

内部学员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7-4-26 18:08:15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2

帖子

1107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558
地板
发表于 2017-7-17 21:24:27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2

帖子

1107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558
5#
发表于 2017-7-17 21:2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42

帖子

1107

积分

四星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0
金币
558
6#
发表于 2017-7-17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再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09

帖子

360

积分

三星会员

Rank: 4

威望
0
金币
149
7#
发表于 2020-8-12 15:40:0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经典经方医学论坛 ( 京ICP备14055885号-1

GMT+8, 2024-5-5 06:18 , Processed in 0.07714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